我的第二故乡是江苏南京江宁区湖熟镇。一九六〇年我在安徽和 县成为孤儿后,被叔叔领养在湖熟他家。 叔叔也是以打渔为生。家中没有值钱东西。除了三间茅草屋外, 在我的记忆中,就是有一整套打渔渔具,渔网、鱼钩、鱼叉、鱼盆之 类,在家中属于生存命根子。 一九七八年夏,叔叔去世后,叔叔家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加我, 都不再继承渔业,加上后来孙子、重孙们,都无人再从事渔业,故叔 叔的渔具再无作用,几十年下来,茅草屋换成了瓦平房,瓦平房换成 了楼房,叔叔的打渔工具几乎在湖熟老家不见了踪影。 但是,叔叔家有四张木条凳子,却始终没有被扔掉。至今仍留在 老房子发挥作用,据活到九十多岁的婶婶说,扔掉可惜,儿孙们回来 要坐,平时儿孙不在家,有一些左邻右舍来陪她摸麻将也要坐,所以 这凳子属于实用型物品,虽然不值钱,但舍不得扔掉,故保存下来了, 成了家里唯一遗产。 有一年清明,全家老少从县城回来祭祖。叔叔的孙女,我们的侄女 江云霞说起了这几条凳子。她说,我小时候就记得这几张凳子,现在我 都四十岁了,这几张凳子还在坐着,没有坐坏,说明这凳子质量真好。 她的父亲,我的堂哥江宝根,快七十岁了,在一旁接话说,你小 时候?我小的时候,这几张凳子就天天坐人,也没坏过。我们都附和着说是。 见大家说起凳子,婶婶快九十岁了,也兴致勃勃插话,说你们小 时候?我小时十几岁来江家做童养媳,这几张凳子就在了。经她这么 一说,这凳子应有上百年了! 叔叔家是个穷家,不可能购置古董级红木紫檀类家具,这几张凳 子,只是最普通的杉木凳。我翻过来倒过去,左看右看,远看近看, 确认它不值什么钱,小时候,我在村中镇上,见到过无数这样的凳子, 真的不稀罕。 不过,别小看这几张凳子,它无胶水,无钉子,只靠木匠师傅用 几个木榫头,刨刨,锯锯,组装起来的,既牢靠,断了也永不散架, 而且上百年经久耐用。那时候,没有机器加工精细,全凭手工。据说, 做木匠行业者,学徒最基本一项功夫就是打凳子。 这就叫手艺。手艺是质量功夫的美称。手艺是诚信做人的本钱。 手艺是生存赚钱的源泉。曾几何时,我们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 状元。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多少久负盛名的手艺 人故事,什么李顺昌裁缝,张小泉剪刀,狗不理包子,……。记得我 年轻在供销社食品柜学徒时,我的师傅王凤楼包红糖三角包,从街这 边扔到街那边,糖包不散。一九六四年在化肥厂学徒,焊工师傅张金 根用手电焊接管道,焊缝比画出来还整齐。……可如今,浮躁的社会, 浮躁的人,还强调手艺,还强调功夫吗? 日本的东西为什么畅销世界?再恨也买。德国的产品为什么誉满全 球?再贵也情愿。质量!功夫!手艺!为什么中国人买世界的东西都是 贵的?而中国人卖给世界的东西都是便宜的?质量!功夫!手艺! 到了再度强调手艺第一的时候了!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