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大江随笔/第五辑 漫谈修心修志

我的师傅张开祥

2024年11月26日
11.26

2024

>2024年11月26日

30

30
分享至

曾有一段时间,在金宝市场办公室里,有一位近六十岁白发苍苍 的老人,整天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干这忙那,既像一匹老黄牛,又 像一名老管家。他,就是我人生启蒙昔日的师傅——原方山供销社经 理张开祥。后来退休在家无事,被我们聘请到金宝市场帮帮忙。 一九六一年底,当我因为穷,小学毕业辍学在家,茫茫不知所向 的时候,正巧江宁县东山供销区社在湖熟招学徒工。因为我是全镇有 名的孤儿,湖熟镇极力保荐让我去当学徒。可是我当时又矮又瘦,还 没有柜台高,着实不符合学徒工的条件。参加招工的县区社负责人易 承傲、张彭达等派人把我从挑兔子草的野地里喊到湖熟镇上,目测时, 将我上下打量了半天,头摇摇又点点,点点又摇摇,最后还是可怜地 收下了我。 一九六二年元月二十日,这是我迈开人生第一步的开端,那天, 我背着由叔叔婶婶整理的被包,说是被包,实际上是六○年我从安徽 逃荒带过来的家中唯一财产:一床破旧棉花胎,婶婶临走时用一床花 被面包裹着,外表也蛮好看的,像当年八路军、新四军行军背被包一 样,其实这个被包光有面子,没有里子。上午九点多钟,我跟着其他 六个人,乘公共汽车前往江宁县城东山镇供销社报到。临行前,叔叔 婶婶和左邻右舍都为我高兴,像祝贺我考上状元一样,并再三关照我: “一定要好好干!听领导话,听师傅话,吃什么苦都不要作声,否则会被退回来的!” 十点多钟,我们到了东山供销社,接待我们的是东山供销区社的 戴崇山书记,张彭达主任和当时还是人事干部兼文书的张开祥。经过 戴书记、张主任一番训话之后,便开始分配工作任务了。 七个人中,前六个由张开祥一个一个宣读分配地点,什么常道才 到岔路分社;李秀芝到方山分社;戴家华到殷巷分社;高云霞到上坊 分社等等,唯独留下我一人没分配。本来就提心吊胆的我,看此景, 以为是他们看来看去还是觉得我不像样,大概还是决定将我退回去了, 于是我急得当场哭了:“我家人讲的,干不好才退回去,现在我还没 干呢,你们怎么知道我干不好?!”在场的人个个都笑了,那笑声里 仿佛是在笑我小,不懂事,也好像是在笑我话说得好玩幼稚。刚笑了 一阵子,张开祥收起笑容,慈祥地告诉我:“你不要急。领导上考虑 到你个子太小,站柜台够不着,要你在区社当通讯员,主要跟着我,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听此话,我破涕为笑,向张开祥等领导表示: “你们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干!” 从这一天起,张开祥成了我的启蒙老师和一生尊敬的工作之师。 在我的记忆里,张开祥师傅最令我感动之处就是把我当人。自从 我成为孤儿以后,我仿佛从来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记得我刚来的 第二天,我站在供销社收购站门口好奇呆望,营业员看我穿一件破旧 呢大衣(是叔叔家堂兄穿过的),腰间系一根麻绳,活像要饭花子, 直撵我走。我说我是才分配来的练习生( 那时叫商业学徒工为练习 生),他们硬是不相信。结果问张开祥,师傅把他们训斥了一顿:“你 们怎么这样看人!”。 刚上班的头两天晚上,我在集体宿舍里不敢先睡觉,磨蹭着硬要 等别人睡着以后,我才偷偷摸摸打开被子睡,因为我生怕别人看见我 没有被里子。那时我已十六岁,懂得怕丑了。但两天以后,张开祥还是知道了,他不仅没嫌我穷,而是连忙想办法,通过领导救济,给我 配了一床新被子。当时正是天冷的时候,我睡在新被子里,心暖身暖 泪满面。我那死去的父母啊!你们可知道,你们的儿子今天有这么好 的被子睡觉啦! 刚当学徒工,我什么也不懂,张开祥就手把手教我。他教我怎样 做人,怎样扫地、打水;怎样打算盘;怎样练字;怎样写文章;怎样 刻钢板;怎样登记收发文件;怎样卖饭菜票;怎样刷牙(十六岁以前 我从未刷过牙)。他说:“扫地不扫边,够你扫一天;一定要把旮旯 扫干净。”他说:“刻钢板,要斜刻才能符合纹路刻得漂亮。”在他 的指导下,我很快掌握了刻钢板的诀窍和技巧,记得当时连镇党委都 经常喊我去帮忙刻钢板。 在供销社当学徒,我最害怕过年过节或星期天,因为我是个孤儿 无处去,寂寞乱窜。每逢遇到这个情况,张开祥师傅都把我喊到他的 住处(他也是一人,家住殷巷农村)或带到他的家,想把我的孤独赶 走。记得头年冬季寒冷的一天,他把我喊到一起,打了四角钱的猪肉, 用家乡的咸菜在煤炉上炖了一个上午,放一些辣椒,香味扑鼻,我口 水直流,那天吃了很多,以后我们一有空就吃肉烧咸菜,至今我对这 道菜都是久吃不厌,但总觉得没有那时的味道好吃。 一九六二年,我当时只有十六虚岁,毕竟没有脱掉稚气,也经 常调皮犯过失。记得有一次我早晨睡过了,领导指望我扫地打水的事 都泡汤了,被张彭达主任狠狠训了一顿,张开祥替我解围:“他还 小……”,当时我的眼泪差点流出来。过后,张开祥又用温暖的言语 训导我:“没有规矩,哪有方圆,作为一名职工,最重要的是要遵章 守纪。”他的话,我句句听得下。在张开祥身边工作的那两年多时间 里,由于有张开祥师傅的直接启蒙指教与许多领导的精心呵护,我不 仅有了大家庭的温暖,而且有了父爱、有了兄爱,再也没有一个孤儿的孤独和寂寞,欢乐始终伴随着我。同时,我也在集体大家庭中茁壮 成长,记得我当时曾编过两段顺口溜,反映了我当时的心境。一段是 早期对我工作任务的概括:“扫扫地,打打水,喊喊人,跑跑腿”, 另一段是后期工作有了进展的顺口溜:“扫扫抹抹,收收发发,浆糊 沓沓,来人呱呱”。那时候,我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时通讯条件 差,发指令都靠送信。每次张开祥叫我往各分社送信,我一个上午骑 车先到上坊、然后绕到方山,再到殷巷、再到岔路,回到县城吃中饭, 四个乡上百公里路程,一点都不觉得累。 一九六三年下半年,师傅张开祥将我叫到面前,对我说:“现在 区社分家了,成立四个供销社,我分到方山当经理了,你分到岔路供 销社调料柜当学徒,你现在也大了,成熟多了,可以当营业员了,为 了使你学到真功夫,我们特地为你选配了另外一个好师傅,他叫王凤 楼,一身经商绝技……”我死拉活扯不肯离开张开祥,满眼都是泪。 三十多年后,我成了一名正式国家干部,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一 位大集团的老总。但是,我每每都想到我的这一点能耐,好像都是从 师傅张开祥那儿贩来的。 (2017.10.8)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