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时候,人在追求一个事物时,都是在追求“术”,而非“道”。我们在创业之初, 亦是如此,总是想从成功者那里找到些许可用的办法,以便走捷径。我常常想,在一个平面上要找捷径走,就不免要弯道超车,而弯道超车往往会因为离心力过大而造成重大事故。于是, 我就想,世上哪里有那么多的捷径呢?只有脚踏实地地走,才能走出一条路来,才能找到走路 的办法。 正所谓“不学无术”。孔子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对于创业者来讲,学、 做是合一的,这才有“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我看来,不管你是谁, 有多大的本事,只要走进了创业者的队伍中来,首先就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我在创业之初, 觉得自己的优势如下:第一,从一个基层的产业工人做起的,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都干过,应 该算是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人 ;第二,勤于学习与思考,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我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了;第三,善于总结。像我这一代人,经历过很多的事,这 是人生的财富。新中国成立 71 年的历史,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幸运的我 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思想的大解放,解放思想才把人们那种禁锢的思 维释放出来了,人们才能敢想敢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我个人的命运也结合其中。 在改革开放这种伟大转折的时代背景和相对落后的思维方式的双重夹击下,我充分意识到, 解放思想就是破除旧思维、确立新思维。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 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回到“打一仗,进一步”的 路子上来。怎样“进一步”?就是靠恩格斯说的“理论思维”,通俗来讲,也就是不断总结提高。 于是,利用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接受逻辑,我把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形成的认识,进行 了系统辩证的归纳,条理化地提出了一套“土”理论,不用艰深晦涩,或者是高大上的词藻去 雕琢,而是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俗”言“俗”话,通俗易懂地说出难懂的“道理”,用比喻简 化复杂,用旧识求解新知,以区别于专家学者们的理论。对此,我进行了如下归类。 1. 企业的时代方位 我接手金箔企业时,正值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都离不 开时代这个大背景。我觉得,纵有天大的本事也跳不出时代背景。孙悟空挥舞金箍棒三打白骨精, 可是他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还有,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和差异性的。有时候,有的人因 为看不到那一步,就会指责你犯错误;有时候,因为认识上的差距,根本认识不到情况的变化, 就会表现出慢人一拍、迟人一步,被时代甩下来了还不晓得。在这种情形下,怎么办?我总结 出一个“转移理论”,让大家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实现思想的解放。 转移理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1984 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到第六 个年头了,我在金箔企业搞改革,但在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方面遇到的阻力很大。于是,从 1985年起,金箔厂对几十年来束缚人们思想、禁锢人们手脚的旧制度等,都加以认真地分析、整理。 对金箔厂发展有利的保留,不利于厂子发展的就改革。同时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相适应的新 办法和新制度,使金箔厂一下子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 我的第一本书叫《边干边吹集》。“吹”与“干”本是金箔工艺的一道工序,被我改用到 转变观念上了。“吹”就是思想解放,“干”就是要大胆改革和创新实践。之所以要“边干边吹”, 是因为我体会到,许多束缚人们思想的旧观念,常常是与束缚企业发展的旧制度互为依存的。 有些陈旧观念,从表面上看已经打破了,但一旦触及与这些旧观念相适应的旧制度以及利益关 系时,这些旧观念就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形成企业变革的强大阻力。只有“干”,才能真正认 清思想解放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吹”,才能有针对性地宣传思想解放,为创业发展扫清道路。 “边干边吹”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与大胆实践相互促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金箔精神最重要的一条是“永无句号”。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市场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 不能进就会垮台。既然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那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也 应永无休止。 创业需要我们有创业的思维方式。何为思维方式呢?这是建立在思维方法、知识、观念等 要素基础上的理解模式和解释框架。思维方式是无形的,它却像“灵魂”一样贯彻并支配着人 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的最终作用者,而我们 的某个具体思想、灵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转移,在历史激流的冲刷下被湮没、淘汰。人的思 维方式是什么样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对待世界的态度、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基本 是怎么样的。因此,思维方式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只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会对社会生 活起推动作用。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必须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变革。 然而,思想上的转移谈何容易。从原有旧的思维框架下转到与时代同行,甚至是成为报 晓雄鸡,要多长时间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全面解放的过程,这来源于时代的需要,同样也取决于改革和宣传方式。正是深 刻洞察到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用体现着金箔集团特色的“土”理论宣传、教育工人,转变其 固有的思维定式,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才可开掘金箔集团源源不断的创新 和发展之要。 所以,当下的创业者应认识世界潮流,洞悉时代脉搏。今日生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 变化着,伴随的是空前激烈的竞争,社会的丛林法则更加强化,创业者一旦故步自封,忽视历 史发展规律和趋向,主观固守原来的思维定式,必将被时代淘汰。同时,要改变宣传、教育方式, 把员工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人的认知规律相结合,把看似空洞的大道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 把复杂理论通俗化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创业者细细斟酌。2. 企业的宏观定位 从计划经济年代转变到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毫无疑问,首先冲击的是人们的思想。 现在的创业者,本身就成长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很容易理解如何通过市场来完成个人价值与 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之不同的是,对于思想还没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变过来的人,原本不用操 心的竞争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了主要问题,这一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寻找企业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的方位,重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显得尤 为重要。通俗地说,就是确定你的企业在社会组织中的位置。我也用几个常见的关系做了注解。 树干树梢理论 在市场中,有大企业,有小企业,它们的关系犹如树干与树梢,既不能没有树干,也不能 没有树梢。树梢虽然没有树干粗壮,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树干虽然粗壮,但也需要树梢 的积极配合。目前看来,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结构依然如此,一个行业的旗舰企业需要众多的小 企业配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行业指导作用;而小企业目前也要积极和大企业展开合作,做到 小而尖,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有稳定的发展。树干与树梢这个比喻看似粗糙,但确实是市场经济 中企业关系的宏观图式,能够简单地说明市场中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在如今的市场中,合作发展是主流,共赢是结果。很难想象,有的企业能够通过与其他企 业划分界限来获得市场优势,即使拥有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使故步自封 的企业丧失优势。 在树梢、树叶领域,把它们集合起来就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作用。通过规模化的竞争来 解决利润的问题是有效的,但是蜜蜂虽小,集合起来也能产生“蜂群效应”。 爸妈理论 企业改革初期,一个厂子既有厂长,也有书记,权力的分配并不明晰,责任也是,因而, 造成了厂里面很多领导互相争斗,书记给厂长穿小鞋、厂长架空书记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提 出的爸妈理论,也是依据家庭的一个比喻,像极了家庭中的分工,书记如同家中的父亲,日常 负责党政等大方向的事务;厂长类似于家中的母亲,具体的日常事务由妈妈来操作,书记遇到 重大问题与方向决策时,双方共同商量。书记、厂长共同管理好一个“家庭”—一个厂子。 书记与厂长的关系不能是内斗,也不能是竞争,而应是合作,互相关照。有实际操作困难时, 书记也要冲在生产第一线 ;有职工活动时,厂长也要积极组织工人开展相关活动。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最终才能使企业这个后代茁壮成长。推而广之,在企业中,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精神, 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儿子、女儿来对待,互相协作,将爱给予茁壮发展的企业。 如今看来,这些形象化的比喻依然不过时。无数的经济现象说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例如 海门叠石桥家纺城,众多小型家纺企业在这里聚集成产业带,发挥了类似树梢的作用,极大丰富了产品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了自身的生态环境,占领了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 纺产品的市场。这样的县域经济产业带在江苏比比皆是,其中也孕育了不少骨干企业。成为第 一经济强省的中坚力量,脱离了相关的产业经济带,这是无法想象的,而骨干企业也担负起促 进行业技术进一步提升的责任,带领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金箔集团除了拥有品牌支柱企业金陵金箔,如今也涉及商贸、机电、包装材料、房地产、文教、 酒店服务等多个产业。这是金箔集团进行产业资源整合的结果,通过统一的运作,将众多细分 行业发展起来,实现金箔旗下各个企业的共振发展。 3. 企业的市场地位 惊蛰之后,万物萌动。在改革开放这一涌动的春潮中,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在经历徘徊、观望、 试探之后,发现属于我们的春天终于到来。一时间九州震动,四海欢腾,无数英杰才俊纷纷摩 拳擦掌,要在这市场大潮之中一试身手。 然而,最初的狂欢之后,彼时的创业者们才忽然发现,自己原本期盼的自由天地,实则是 一片未经人迹的苍莽丛林,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原本的规则在这片土地并不完全适用,这 里似乎成了规则尚未降临之地。面对这种场景,有人因为暂时失去了规则而神情迷茫,有人却 以为这意味着没有任何规则而欣喜若狂。然而,现实最终给投机不法者敲响了警钟:山河苍莽, 并非无主之地;市场浩渺,并非无界之海。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并非意味着可以无 法无天,横行霸道。世界上从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带来的必将是绝对的混乱。唯有在规 则的框架内,人们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此时,许多人对市场经济下最应当使用什么规则, 怎样遵守规则等问题仍然不甚了了,虽然思维已经扭转,却不知道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因 此仍然有些缩手缩脚,寸步难行。针对这一情况,我提出了“抢喜糖理论”“鱼塘理论”“扑 克牌理论”,通过这些大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之下,应当如何遵守规则。名字虽土,但效果显著。 抢喜糖理论 时光到了 1993 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很多人搞不懂、弄不清什么是计 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于是,我用中国人结婚吃喜糖的例子做比喻。我说,结婚时发喜糖 与抢喜糖,可以分清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发喜糖,参加婚宴的人, 每人十颗或八颗,大家一样多,不能多发、少发、重发、漏发,严禁虚报冒领。发糖的人如果 留下一部分,作为计划外的机动部分,再另行发给少数人,这就是违法行为。而市场经济就不 同了,将同样数量的喜糖往空中一抛,落到地上,谁抢到就是谁的。多抢多得,少抢少得,不 抢不得。当然抢喜糖也有几条规矩:一是哪里有糖哪里就是市场,不分国界、省界、县界了; 二是所有到场的人,不论何种身份,都必须弯腰去抢喜糖,否则就得不到;三是在抢喜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跌跌撞撞、混乱一团的情况;四是不能去抢别人已经抢到手的糖;五是撒糖的 人不能变相撒,也不能留一部分私下另发;六是抢到的糖吃起来让人觉得分外甜。这就是市场 经济的基本法则。在这一“抢喜糖理论”指导下,金箔集团“不找市长,找市场”的时间特别早、 劲头特别足、效果特别好。 鱼塘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市场经济出现了许多混乱状况。许多人不知所措,认为市场 经济太乱、太复杂。于是,我用“鱼塘理论”向大家解释中国市场经济特点。我说,中国的市 场好比是一个大鱼塘,隶属于各种经济实体的人,在这个大鱼塘中一起竞争捞鱼。独资的、合 资的、合作的、联营的、全民的、集体的、乡镇的、村办的、股份制的、个体的、私营的,还 有校办的、军办的、福利单位办的十几种类型的企业可以搞同一个产品。由于环境、区域、政策、 办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带来三个明显的不同:一是“捞鱼人”身份不同;二是“捞鱼工具” 不同;三是分配不同。“三不同”给公有制企业职工带来“等”“捞”“糊”“推”等复杂心 态。我们应该根据在大鱼塘内捞鱼的现实,制定四条“捞鱼”规则:一是凡参加“捞鱼”的人, 不管你原来是什么身份,统统用“捞鱼人”的身份统一衡量;二是凡参加“捞鱼”的人,都可 以使用同样的“捞鱼工具”,并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捞鱼工具”;三是捞到的“鱼”采取 基本相同的分配模式;四是努力营造更好一些的“捞鱼环境”。我的这个“鱼塘理论”,受到 高度评价。 扑克牌理论 这个理论表述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自由化的经济,而是市场化大框架内的法治经济, 要求所有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遵纪守法。那时候,有些人以为改革开放了,在有些方 面可以随心所欲了,有些人将“放心、放权”,误认为可以“放松、放纵、放肆”。我们很清醒。 1993 年,我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打扑克牌的例子作比喻,说打扑克必须订出法规,打牌人必须遵 守统一的规则。一旦出错牌就是“吃苍蝇”,要扣分,“多牌少牌自动下台”,“有牌不出发 现倒扣”,老是獐皮狗赖“牌风不好”,下次人家就不会跟你打牌。同样,我们在市场竞争中, 一定要有“好牌风”、好信誉,在法纪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靠真本事,用技巧和实力战胜对手。 规则,换句话说,就是法度。中国自春秋以来便有法家,此后自汉代以降,两千余年,各大王朝, 莫不是以“外儒内法”进行统治,面子用儒家调和,其乐融融 ;里子用法家规范,严惩不轨。故 而,中国人并非没有所谓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要明确,规则要被严格遵守。战国时期的韩非子, 集前代法家之大乘,他所提出的“法、术、势”三者结合使用,但以法为本,赏罚二柄是两把 神兵利器,若是没有规则意识,法律的惩戒之剑立时便会剑锋临头。“法”这个词有两个含义: 一是自身确定不变,不会朝令夕改,含义不明,有明确的意指;二是如同轨道一般使人理解并遵行。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空前的机会来临。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片可以任意妄为的无主之地,法律之剑仍然高悬于所有人头顶。虽然说:“只要 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办法都能用,无法无天只能害人害己。 规则既是准绳和边界,又是对每个人的保护。如今,改革开放已有四十余年,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法律体系已经越来越严密,市场规则和监管也已经越来越成熟。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尤 其应该树立牢固的法律和规则意识。法有禁止则万不可为,唯有如此,方能让企业健康稳固成长。 4. 企业的用人之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经济的基本单元和主体,遵循共同的规则,参与“抢喜糖”“捞 鱼”“玩扑克”。而真正推动企业运转、维系企业生计和发展的则是企业员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如何激发企业员工活力、激发人的能动力量,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从此风险伴随 经营活动。原有的岗位分配、薪酬分配等人事制度,在新的条件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习惯了 铁饭碗,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不高;职工对企业资产态度淡漠;人才受到岗位束缚,难以被有 效利用,等等。这意味着,必须及时对企业人事制度进行调整和变革,通过激活员工的能动性 来激活企业的活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曾提出“做牛粪柴火理论”和“篮球场理论”,用两个比较有土味的比 喻来说明企业员工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和企业用人制度应当注意的问题。我进一步把它们归结 为三个关键词,与企业管理者们来共同分享企业用人之道。 做牛粪柴火理论 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人开始出现浮躁心态,不肯务实。特别是有些有文凭的人,怕干活, 总想进机关,当管理人员,这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无穷后患。为了教导年轻人,我用农村做牛 粪柴火的例子作比喻,我说乡下人经常起早贪黑拾牛粪,然后与稻草和拌,搭在墙上等太阳晒 干,拿回去当柴火烧锅。可是,就是做牛粪柴火这么个简单的事,要是不掌握技巧,还想做得 比别人更光滑、更干燥、更好烧,还真是不容易的!如果去做牛粪柴火,还没干就说干不起来, 或者不研究、不学习、马马虎虎的,那怎么能把牛粪柴火做得好呢?一个做事马马虎虎、不对 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不管干哪一行都要出问题。 人应该足够虚心地把自己人生的基础打牢,哪怕是做牛粪柴火这样的小事,也要把它做得 有声有色,有头有尾,像模像样。这个理论激励金箔的员工们克服困难、钻研技术、精通业务、 在市场经济中磨炼真本领。 篮球场理论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企业的用人制度缺少灵活机制。1993 年,我用在篮球场打篮球的例子作比喻,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才使用及人才竞争的机制好比,运动场上的篮球赛的规则。 为了赢得比赛胜利,所有参赛者都要认真地、全力以赴地投入比赛,用过硬的技巧和能攻善战 的策略去击败对手。教练发现哪个运动员不行,应当立即换人,立即哨子一吹,“五号下,六 号上”。六号如果打不好,就吹哨,“六号下,七号上”。换下来的人经过体能休整、技术补 课等可以重新上场。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有些干部会说:“我积极工作,态度认真,一没贪 污,二没腐化,三没犯错误,你凭什么叫我下场?”而按照“篮球场理论”,那就是“叫你下场, 不是因为你努力不够,而是因为你能力不配!” 营造人才竞争氛围,鼓励员工竞争上岗,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极大地调 动了金箔员工的积极性。竞争促使员工不断积累经验、打磨技术,提升自我实力,也在企业中 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勇敢进取的氛围。 鸡蛋理论 激励,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从组织的角度来说,管 理者激励下属,就是要激发和鼓励下属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进行积极主动的、符合要求的 工作行为。它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个方面。 物质方面,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薪酬激励。将超出其预期的或是额外的奖励报酬给予被激励者, 以调动和发挥出更大和或持续的工作积极性。旧时代有个鸡倌,本来好好养鸡,每天只要鸡下蛋, 他自己就偷吃两个鸡蛋。地主发现后将他打了一顿,平常有时还拿鸡倌出气,看不到鸡倌的辛 勤劳动。鸡倌因此怀恨在心,将鸡全部杀死,拿走全部鸡蛋,地主因此遭受损失。有时候企业大了, 内部也会有管理人员拿着公司资源中饱私囊。该怎样对待这种行为是一道两难的题,是惩罚呢, 还是默认这种行为呢?默认的话,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人,惩罚毫无疑问将会对公司造成巨 大伤害。 因此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之时,企业的掌舵人要将这些灰色收入转换为合理的奖励,将原本 不明确的利益划分转化为企业对优秀员工的奖励。这样做,既能解决公司中这类现象的再次出 现的问题,也能形成正向激励,促进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合理的激励不仅仅能够使人心凝聚, 更能产生实际的效益。 精神激励,则有语言激励、荣誉激励等手段。前者常常是非正式的,它充分利用一切场 合、形式、载体,通过语言、文字对创业团队和企业员工进行激励。通过褒奖、赞誉和关心, 传递积极、向上、进取等正能量,这种方式显得亲切随和。后者则是指通过评选模范、评优、 经验介绍等方式,给予被激励者荣誉。荣誉不仅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提高成 绩的精神力量,而且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激发其学习和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更好的 群体效应。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有五种需求层次,当人的底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 上一层次需求的满足,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以达到人生存的最佳状态,需求的满足促进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双激励”实际上不仅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奖励,更是员工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激励与竞争并行,创业团队亲如一家。 上述多个由我的创业实践形成的土理论,目前仍用在金箔事业平台上,深刻地影响着新一 代金箔人,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草根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