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敢不敢“闯与创”:不敢闯,你只会听天由命;不敢创,你永远在原地踏步,永远在老路上虚度年华。只有敢闯敢创,你才能穷则思变,成为“鸡群之鹤”、人中豪杰......这是南京金箔集团董事局主席江宝全在其新著《创业三字经》自序中,向广大创业者说出的肺腑之言!
被誉为苏商“常青树”、徽商“黄山松”的江宝全,其打造“金箔王国”的传奇创业故事,闻名于世,但说他是企业家中的草根作家却鲜为人知。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江宝全的人生伴随创业而升华,创作的激情随着事业兴旺而勃发。他先后撰写出版10部作品,是江苏企业家中著书立说成果最多的作家,去年被江苏作协吸收为会员,目前正在申请加入中国作协会员。
春暖花开的时节,石城再传喜讯!江宝全的新著《创业三字经》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35万字的作品,是江宝全一生发展实体经济、创业不辍智慧的结晶,展现出其紧跟时代步伐,永远跟党走,创新创业、永不停步的壮丽人生画卷!更是新时代倡导“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一部宝贵的教科书!
1、江宝全从小就有文学天赋,读小学时就曾有作品被老师选为范本。
1958年,江宝全还在上小学五年级。那个年代,盛行浪漫主义,社会上到处流行浪漫色彩的诗歌漫画。如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我家有个小弟弟,半夜起来笑嘻嘻。我问弟弟笑个啥?他说梦见X主席”等等。
一天,老师要小学生们都要写浪漫主义诗歌,并讲解什么叫浪漫主义诗歌。他说就像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可以畅想,可以夸张,可以形象比喻。结果,学生们还是似懂非懂,哑口无语,只有笑声。
这时,老师点名道姓:“小江宝全!你今天怎么不作声了?”于是,江宝全转动脑筋,举手站立了起来,创作了一首他一生都忘不了的“豇豆诗”:一根豇豆吓死人,拿它一根做牛绳。要问豇豆有多长?一丈六尺加八寸!老师说:“好!”。并将此诗抄在黑板上,作为范本,鼓励同学照此学习。后来,江宝全所在班终于出了好几篇浪漫主义诗歌。如“稻穗长得像狗尾巴”,“玉米长得像宝塔”,“山芋切开能开大巴”等诗句。
江宝全从小就有文学天赋,尤其喜欢语文。1962年参加工作后,他信口就能诵几句顺口溜,提笔就能写小杂文。后来进工厂当工人,几年后就第一个被选为厂文书。后又被他所在的红镇江报选上并当了两年土记者。当年,他还出版了一本顺口溜打油诗集,名叫《良玉不雕》,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从他1993年在南京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边干边吹集》起,江宝全先后撰写出版了多部著作:《鱼塘理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信口开河集》,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奇谈怪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上金山》(50万字),作家出版社出版;《想你的时候》散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风雨孤儿路》,金箔集团出版;《大江随笔》,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直到这本《创业三字经》,共十本著作,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江宝全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土理论”,润育并指导“金箔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江宝全三十多年前就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
市场大潮中,江宝全所在地的国营企业、公有企业、集体企业,几乎都关停并转了,唯有金箔企业硕果仅存,一花独放。这得益于江宝全对形势把控,理论的造诣。
1987年,中国的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当时,老百姓对各种新生的名词大都一头雾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江宝全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政策,认清形势,顺势而为。用形象的比喻,创造性提出了“十大土理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十大难题,解放员工思想。这些“土理论”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媒体广泛转载,在经济界广为流传,成为党政机关、大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习课堂的热门主题。
他用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的一张“转移”戏为比喻,创作的“转移理论”,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意义实质,告知人们,过去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将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用农村结婚发喜糖、抢喜糖的风俗习惯为比喻,创作出“抢喜糖理论”,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告知人们,计划经济即是“发喜糖”,按人头、按数量发放,不能漏发、少发、重发,市场经济即是“抢喜糖”,同样的喜糖,抛向空中,落在地上,谁抢到是谁的。他用打篮球的形象比喻,创作出“篮球场理论”,阐述“市场机制下的用人制度”,告知人们,现在人人都可以上场打球,个个都是队员,打得好就打,打得不好,哨子一吹,“五号下,六号上”,下来再练再打。他用鱼塘捞鱼的形象比喻,创作出“鱼塘理论”,阐述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三个不同”特点:一是捞鱼人身份不同;二是捞鱼工具不同;三是捞鱼分配不同,告知人们要针对特点,分清形势,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矛盾。他用打扑克牌的形象比喻,创作出“扑克牌理论”,阐述市场经济必须象打牌一样,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人人自觉执行,个个参与监督,市场经济才能规范进行。他用爹妈共建家庭的比喻,创作出“爹妈理论”,阐述实行厂长负责制后,企业厂长书记相互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指出“究竟是厂长大?还是书记大?回家问爸爸妈妈,究竟是爸爸大,还是妈妈大?”他用“搭牛屎巴理论”教育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即使搭牛屎巴也要比别人搭得好……
江宝全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许多独到的理论。正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金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仍不断发展壮大。昔日金箔企业固定资产只有38万元,资不抵债。今朝金箔已闻名遐迩,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3、《创业三字经》三审拍板公开出版,成为创业者一道美飨。
为什么要出版《创业三字经》?江宝全至今已75岁,他从1962年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生没离开过工商企业,近60年的创业实践,凝聚成的独特创业理论,江宝全说这是传给下一代最好的精神财富。幸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时代,很多人进入创业大军之列,但是许多人对创业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对创业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苦难和需要付出的代价缺乏思想准备。为了给创业者们提供思维与思路,江宝全一直有个意愿,乘他年老体衰之际,意将这些年自己总结整理的创业六十条,用“三字经”的特定形式,从创业浅论、创业思维、创业修炼、创业运营、创业人文、创业省思六个维度,探索中国本土草根创业的规律,希望更多草根创业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受益,创造出新时代的业绩。
江宝全说,古人训诫我们:“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江宝全还说,传给子女财产,不如传授子女及青年一代遨游时代的本领。但是,江宝全决定“传教于他人、后人,奉献社会”的初心并不可能一帆风顺。首先,《创业三字经》要经过清华出版社一审编辑,二审监管,三审拍板,才能公开出版发行。特别是在国家加强网络言论管理,许多词汇受到限制,《创业三字经》的书名跟过去《道德经》、《三字经》名字有所重合,不妥。但是江宝全认为,创业中的“60个三”,是他几十年的创业体验和理论总结,宁愿不出版也不改名字。被江宝全的初心和坚持所打动,出版社也认为这本书是当代创业者的宝贵教材,不能“放弃”,最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来出版。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雪涵主任亲自作序,她盛赞这是一本“来自持久实战的创业真经”。她说,江宝全先生是一位成功坚守“战场”、坚持实体经济、创业不止的企业家。《创业三字经》凝聚了江先生几十年的创业心得,系统回答了创业者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案例中有的场景是几十年前的,但是,其所反映的创业原理和创业中存在的矛盾的认知及处理方法,非常有价值,值得创业者好好学习、领悟、使用。
江宝全曾于2000年前后,先后四次去过清华大学做客座教授授课。江宝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演讲令多数听课者一生难忘。清华大学出版社也在此书的封面盛赞《创业三字经》是“当代创业家的理性总结,青年创业者的实操读本”。
4、活学活用,《创业三字经》为创业者“拨开迷雾见太阳”。
《创业三字经》此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企业界、文艺界等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有读者说,土理论的文化根基来自一位改革先锋,杰出的创业导师几十年里,在“实践产生理论”的创业拼杀中,凝炼而成的经验和智慧。有人说,《创业三字经》真,一在真实,二在真挚,三在真理。犹如涓涓细流滋润创业者的心田。
众多草根创业者如获至宝,作为草根创业者资金少,资源缺,很多时候当他们在纠结干什么行当,为什么干这个项目,怎么做才能活着时,企业就没了!他们说:“江老板告诉我们得要有‘三思’(思维、思想、思路),把‘三思’的问题想清楚、理清楚、说清楚,辨析出自己想要的,也较为现实的方向路径,只有‘三思’定,干才有目标、有奔头、有劲头。
江宝全的《创业三字经》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帮助一大批创业者和朋友明确创业方向,理清创业思路,重回创业正轨。他也被朋友们称为“良师益友”,被很多社会企业家、专家院校、商业协会尊称为“创业导师”。
江宝全所在的江宁县委办主任庞树根,是一位七十年代就开始“爬格子”写“同志们”起,先后服务五任县委书记,没想到为一件小事被关进大牢整整五年!出狱后,他“鸣冤叫屈”、“申诉翻案”,又是五年!同情的人多,惋惜的人也多,帮上忙的人却很少。而几乎与他共同成长在江宁的江宝全,见他这样心力憔悴的模样,劝他自己创业,另谋生路。江宝全对他说:“为什么老是写稿子给别人读?不能自己写自己读?”庞树根说:“我又不懂生产,又不会经营,干什么?”江宝全说,你不会写文章吗?你可以利用会“耍笔杆子”的强项,成立一家“大树根写作事务所”,帮人写论文收费,帮单位编志书收费,帮宗族编家谱收费。后来,庞树根忙不过来,江宝全又给他指路:招聘多名离退休老师,分头撰写。结果,庞树根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购了房、配了车,又建起了乡村农庄。坐牢出来时,身上装两种“南京烟”,自己抽10元一包的,遇到朋友、客户,发100元一包的“九五至尊”,后来“翻身致富”了,抽起100元一包的烟,已不足为奇了。
安徽人陆其军,原系安徽药科大学毕业,因创业受挫而迷茫。他找到江宝全要求指点迷津。江宝全对他说,你学药科的,应扬长避短,抓住时机开办药店。后来,他听从江宝全意见,十年不到时间,创办了多所“南京同和堂大药房”。江宝全还帮助他资金不足困难。现在他已成为同和堂大药房掌门人有头有面,创业成功。
十年前,江宝全创办“大江讲堂”,安徽人孙永锋是第一批学员。当时,江宝全在讲堂上说,“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但孙永锋以前没有正确领悟其深刻含义。他虽然很早就组建了“南京××贸易公司”。从开始倒卖钢铁,到后来开过餐馆,又售卖古井贡酒,又办过涂料,又参与投资,现在又准备进军化工原料。“干的行当多,最后搞成无米下锅”。快二三十年下来,孙永锋至今还无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定事业。同属安徽老乡,江宝全主动帮他理清思路,分析现状,“对症下药”。得知他五十岁了,还没形成自已特色企业,主要是“太乱了”。什么人与他一喝酒,好话一说,他略加思维就桌子一拍:我参股干!结果他创办的好多产业,都是隔行如隔山。成功的不多,砸下去不少。江宝全劝他,今后干什么事,都必须认一条路走到底,不可朝三暮四,必须“三坚”(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孙永锋终于完全接受江宝全的“指点”,准备重新启航,再干几十年,找准认准自己的事业。
领跑“金箔王国”38年,江宝全坚持生命不息,创业不止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用智慧和心血凝聚而成的《创业三字经》是他留给后代和社会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新时代创业者的一部教科书——江宝全《创业三字经》闪亮面世(2021.03.16扬子晚报A5版特别报道).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