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费增效要落实到“谁来关灯”的细节上
要注重降费增效。集团各单位从良心出发,扎实管理,渗透到各个方面。对水、电、费开支要有人精心研究比较,在点点滴滴上节约、懂得聚沙成塔的道理, 工作要落实到“谁来关灯”的细节上。
——1998.4.11办公会上的讲话
财务管理创新促进了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堵塞了各种各样看不见的漏洞,起到了开源节流的效果,保证了集团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在各种降价因素影响下,仍实现产值增加3%,利税增加13%的好效益。推行会计派出制和条条审计制还迅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1998年集团通过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和相关考试,使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脱颖而出。有四名年龄大、水平低、能力差的人员在竞争中被淘汰,大力促进了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999.1.22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厂
要特别强调一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厂的问题。近两年来,厂里搞了一些建设范围和标准要求与过去比较起来略微高一些,这是不错的。另外在搞活企业方面给各单位放了不少权,这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全厂每个职工都必须看到,我们的家底还十分薄,财力物力都十分有限,我们还欠不少外债。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厂的优良传统。即使我们以后稍微富裕一些,我们也决不能大手大脚、坐吃山空。我们厂里许多人养成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的坏习惯。这个责任根子都在领导身上,一定要加以克服和纠正。
——1985.11.9
管理薄弱的三种原因
十多年来集团颁发的一系列政策办法,都是以金箔集团管理理论为主体,使我们企业有了较好的管理基础和管理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简要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原因:一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混乱的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没有建立健全。二是企业干部员工素质不够,对管理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实施程度达不到要求。三是企业领导层管理的能力、水平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管理上始终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和薄弱环节,给集团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可观。
——1997.2.18
财务人员不能领导叫怎么做就怎么做
财务人员要学会“宏观控制”管理方法,在用好钱、用活钱上做文章,脑中要有一本帐,心中要有一个底。办什么事要事先有计划,要积极向领导献计献策,拿出办法当好参谋。对于厂部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帮助其完善,不能“领导叫怎么做就怎么做。”财务人员要有精打细算的好传统,好习惯,不能大手大脚,。财务人员被人指责为“难说话”、“小儿科”,这是好事。
——1985.11.9
管理者要在数字上找问题
我们的办公会不是摆功行赏,主要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总部对各经济实体、部门放任自由,如果大家都找借口来回避所存在的问题,那么企业就如一盘散沙,发展将受到影响,也有走向衰败的危险。为此,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在数字上找问题。当然,我们衡量干部的标准是对集团贡献大小,对每个人的管理要求也有所区别。现在,我们有些分厂厂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拒绝管理,这是不对的。你如果还这样下去,位置坐不长。
——1997.4.19
不要怕把人培养出来他会出去干
班组培训是内部生产管理中难度大的一项任务,各分厂要积极支持。我们有好的政策和制度。有些干部认为通过几年的锻炼已经可以了,其实我们有的干部粗起来粗得厉害,连一张报表也不能设计好;有的干部细起来细得要命,只看到芝麻绿豆,没有大方向。我们必须意识到管理水平低下的事实,培训和不培训是完全不一样的。金箔厂是培养人的地方,凡是有这方面素质的苗子,我们都要尽可能给予其业余培训。不要怕把人培养出来,他会出去干。既然培养了,就不能埋没人才,就是日后培养成熟的人出去干,也是正常的。社会才因此有所发展。
——1991.9.18
当你处处找自己问题时,你就成功了
当你处处找自己问题时,你就成功了。
现在发现,原来我们认为不怎么样的人,工作反而有起色;原先认为不错的,反而不行,这就是包袱。这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把自己看得过重,工作不敢闯,不敢干,这就是包袱。反正横的竖的都能来,高的短的都能来,就是胜利。毛泽东1945年写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我们要好好学学,在坐的都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放下什么包袱?开动什么机器?自己找,我希望你们自己找。
——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