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评价
历史都是承认改革者,现实却往往惩罚改革者。
——1992.10
改革决不怕闲言杂语
改革就要坚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决不能怕社会上的闲言杂语。
——1985.11
认准的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认准自己的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待外界的评论我们应当持着“无所谓、不计较”的态度。
——1992.1
不能前怕狼后怕虎
干任何事情,前怕狠后怕虎,前盼后顾,前思后想,都是不可能办得好的。
——1992.1
不能被职能部门弄得心有余悸
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坐在台下当观众,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弄得我们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
——1992.4.10
内部改革总会引起外部的各种意见
除了我们内部对改革、对企业出现一些片面认识外,有些意见也会来自上面、来自社会上,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上级到我们厂来的哪怕是一般工作人员,我们也要热情接待,不能怠慢。但是,对待上级的文件、上级的指示精神,除指令性的以外,许多方面我们都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认真消化,全面领会,决不能死搬硬套,机械执行。
——1985.11
改革不能看风使舵
上级不是正式决议性的评价、议论,我们都不要过分计较。一方面虚心听,另一方面要思考,决不能乱了我们的阵脚,动摇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是经济实体,努力把企业办好,保证逐年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从根本上服从和支持上级领导。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能随波逐流,看风使舵,左右摇摆。
——1985.11
在人家说好说坏我们决不能无所适从
对于社会上的议论,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人家说我们好,我们也不能昏头昏脑,飘飘然;人家说我们坏,我们也不能气急败坏,自暴自弃,无所适从。只要是我们认准的目标和集体讨论正确的决议,我们都要坚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决不能怕社会上的闲言杂语。
——1985.11.9
好领导不被人议论是不可能的
你四面讨好、阿谀奉承,根本上来说是自己害自己。一个企业没有好的领导不行,当一个好领导不被人说,不被人议论是不可能的。
——1997.1.25
企业对政府的“三不能”原则
企业就是企业,干好企业就是对党对政府对同志最好的负责。因此,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要严格掌握“三不能”原则:一、不能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可以依靠政府,但不能依赖、不能依附、不能盲从。二、不能成为上级安排闲杂人员的仓库。三、不能成为少数干部搞名堂的场所。
——1988年在东山镇企业干部会上的讲话
政府部门不合理的管理体制要改变
我们厂自己用工,工资由我们厂发,为什么要劳动局批?承担责任的人无批准权,有批准权的人不承担责任,这个不合理现象要改。
——1992.11.13在南京市委组织部于金箔厂
召开全市学习十四大文件座谈会上的发言
认准的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们应当认准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待外界的评论我们应当持着“无所谓、不计较”的态度。我们金箔酒楼进门大佛两旁竖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就是要具有这种“大佛”风度。任何事情,前怕狼后怕虎,前盼后顾,前思后虑,都是不可能办得好的。在我们打胜“平津战役”,正在进行“淮海战役”新战斗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多地研究人家对我们战役的评价,我们只能注意这场仗应当怎么打。“胜者王、败者寇”,“不成功、便成仁”,我们还是让历史来评论吧!
——1992.1.22
跟他们的想法做法不一样就是有争议的干部
我看人就跟一些人看人不一样。有些人说我是:厂办得不错,人不怎么样。奇怪,厂是我领导的,如果我人不好、心不正,厂能办得好吗?还有人老是说我是有争议干部。“争议”什么?不就是跟他们的想法做法不一样,对他本人不怎么样罢了。如果这个企业是我自己的,当你们在说我有争议时,我的口袋已装满了,让你们争议去吧!
——1992年对取消劳模资格时的牢骚话
“媳妇”呼请“婆婆”理解支持企业改革“试验田”
我们提出的措施不是‘媳妇’给‘婆婆’出难题。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改革的胆子更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我们厂是县里的利税大户,愿意作为县属企业进一步开放搞活的‘试验田’。但是,深化改革,靠企业单枪匹马不行,还要县里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职能部门不能坐在台下当观众,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弄得我们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
——1992.4.10与县政府领导的谈话
不讲真话才是瞎讲瞎说
有些人说我是这样的人:嘴不稳,说话收不住瓶口,会瞎讲瞎说。我不承认。说话不用稿子,能够即席发言,敢于承担责任,讲的是铮言实话,这样的人才是好同志。我的讲话错了,即使以后受到批判,我也认为是好的。那些只会念稿子,讲不了真话,只会人云亦云,才是“瞎”讲“瞎”说。
——1990年与一些干部随谈
令人厌烦的官场客套话
我在上级大会上发言,在给上级报告中,很少有客套话。有些领导习惯地说我傲,我不服气。有些人讲话开头都要讲:在上级正确领导下,在什么方针指引下,在各单位大力支持下,讲了一大串还不见正文,我嫌烦。一个企业如果亏损几十万呢?他能不能写上:在……领导下……指引下……支持下,今年我们企业亏损几十万?其实都没有必要。
——1990年在一些企业界人士面前随谈
“三不干部”是正常的
有人说我办企业“不听话”、“不正规”、“不上路”。我不同意。各企业都有其特殊情况,一定要按照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来办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下级对上级“不听话”、“不正规”、“不上路”都是正常的。
——“不听话”。要知道,上级领导因为管的摊子多,对每个单位表的态可能对也可能不对,特别是领导心情好与坏、喝酒与不喝酒、今天与明天、这任与那任、这个与那个,讲话都可能不一样。跟风跑,跟不了。实际上,搞改革就是听党的话。上级领导将一个摊子交给你,千方百计将它搞好了,就是听领导的话。这是最根本的听话,也是最整体的听话。
——“不正规”。不是完全按照现在的红头文件办,就是“不正规”。中国这么大,改革开放情况这么复杂,红头文件要么很笼统、很原则、很粗糙,要么有特定的内容。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不能照搬照套。那种机械照搬红头文件的人,没有不失败的。处处事事等红头文件的人,更是注定要吃亏的。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办事,就是正规。
——“不上路”。社会上习惯的做法一突破就是“不上路”了,那还要改革开放干什么?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上路;哪条路能把事情办成和办好,就走哪条路,这就是上路。时间、环境、条件、内容都是千变万化的,病万变药亦万变,不能因循守旧。搞改革开放,就是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
——1992.11.13在市委组织部于金箔厂召开
全市学习十四大文件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