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一个企业三条不能少
搞好一个企业三条不能少,一个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套好方法。
——1992.3
没有安稳饭好吃
市场经济时代不能指望吃安稳饭、吃等靠要的饭、吃人家剩下的来的残渣剩饭。
——1987.12
追求效益是金箔人的风格
不务虚,只求实,追求效益是金箔人做事的风格。金箔人做事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1992.11
市场竞争就是大脑的竞争
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大脑的竞争。
——1997.9.20
总是后浪推前浪
市场竞争中老子不如儿子,师傅不如徒弟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是自然规律。
——1987.12
谁无本事谁淘汰
商品经济就是竞争,谁有本事谁生存,谁无本事谁淘汰。
——1989.2
产品创新就象吃肉
产品创新就象吃肉。嘴里吃着第一块,筷子夹着第二块,眼睛盯着第三块,脑子里想着第四块。
——1990.2
市场经济的现实和无奈
正规的搞不过瞎搞的,正宗的搞不过造假的,搞得好的搞不过搞得差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依然处于无序状态。这是无奈,也是现实。
——1990.1
善于竞争必须实现“七个一流”
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是金箔集团一切经营活动的最高理念。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箔集团必须实现“七个一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效益。
——1995.12
营销人员的“三忠于”
“文化大革命”中,曾经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叫“一忠于”: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这“三忠于”的口号在全国各地喊得热火朝天。而今天我想讲的就是我们所有的营销人员是不是也来一个“三忠于”: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于自己的服务对象。今天我就是想通过这次会议把这“三忠于”在我们所有营销人员的头脑中理理清楚,在全集团也喊得热火朝天。
——2000.3
在更加激烈竞争中发展前进
产品不竞争就没有生命,企业不竞争就不能前进。我们厂不少同志至今还不完全理解商品经济就是竞争这个基本特点,仍是指望吃安稳饭、吃等靠要的饭、吃人家剩下来的残渣剩饭。思想上缺少竞争意识和准备,行动上老是跟不上趟。这种看不到竞争形势、拿不出竞争方法,鼓不起竞争勇气的人,是我厂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必须坚决与其斗争,促其猛醒。
——1987.12.29
只有竞争才能带来企业的进步
金箔集团一直强调敢于竞争,勇于竞争,不怕竞争才能带来企业的进步。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垄断使企业走向灭亡,只有竞争才能扩大市场份额。不在竞争中失败垮台,就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人的素质综合体现,企业在科技、质量、价格上靠优秀的人才操作来参与竞争。象装饰公司这样干得不好的企业,不是让你干不干的问题,而让你存在不存在的问题。
——1998.9.19
干哪样事没有竞争都不行
现在什么都要竞争,职务上要竞争、岗位上要竞争、产品上要竞争、价格上要竞争,干哪样事没有竞争都不行。集团目前很多人、很多事缺乏竞争。我们的贴金工艺品、金像卡等产品,质量已经能和台湾、日本等地的产品媲美,但价格没有优势。
——1998.11.21
没有显著进步就是落后
回顾过去,我们从1985年开发烟草材料起,以“新、特、活、快”四大特点受到烟草界欢迎。现在一些新的厂长没有接受这些思维言论熏陶。在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上都不知道如何领先市场。这几年金拉线等厂,在市场上没有多少开拓,设备也没有多少进步,没有显著进步就是落后。
——1998.3.28
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
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也就是双方的情报竞争。目前,我们整个集团的信息系统比较滞后。人家在研究我们的“金箔现象”、“金箔奥秘”。可是,我们研究人家的情报很少。以后,对一些重要情况要及时迅速向集团领导汇报,不要以江总忙不便打扰为由。你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也可以秘密反映情况,但要注意六个字:“真实、准确、迅速”。
——1997.1.25
产品竞争就是大脑智慧和知识的竞争
办金箔学院不是赶时髦、出风头,而是确确实实地为使企业进一步提高抗震能力而培养、储备人才,这是一个战略的决策。将来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大脑的竞争。大脑的竞争是什么?就是思想、思维、知识、智慧。
——1997.9.20
“老子不如儿子师傅不如徒弟”时有发生
铝箔产品在我厂可以说既是“老子厂”又是“师傅厂”,目前的声誉和优势还是较好的。但是“老子不如儿子”、“师傅不如徒弟”已时有发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是自然规律。但是,老子厂、师傅厂在追兵赶来前更应拼命向前跑。
——1987.12.29
拼出命来进行奋斗才能达到胜利目标
我们集体企业,觅食生存全靠自己,是属鸡的。没有任何人会从天上洒钞票来让我们拾,也不会有人叫我们不干活照发工资。任何指望不经努力和苦斗得到幸福和富裕都是幻想。我们必须拼出命来进行奋斗,才能进一步站稳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胜利的目标。
——1984.11
改革开放不能做“马大哈”
社会上刮起的各种不正之风,在我们企业内部都有激烈反映,干部和职工队伍不可能铁板一块。“改革承包剩机多捞”的人肯定大有人在;“待遇嫌少,工作嫌不好”自动“跳槽”的肯定大有人在;“人在曹营心在汉”、吃里扒外的人大有人在。这种在企业内部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是最危险的一种腐蚀剂。更为严峻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越来越咄咄逼人。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技术、他们的设备、他们的管理、他们的经营手段,许多方面都比我们略胜一筹。问题不在于有对手的存在,关键在于我们还有不少人是“马大哈”。思想上松懈轻敌,行动上毫无防范,措施上缺少对策,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隐患。商品经济就是竞争,谁有本事谁生存,谁无本事谁淘汰。
——1989.2.22
从外国人卖鞋看上海市场是“仙女”还是“妖女”
有人讲上海这个地方金字招牌难做。我们上课时讲的,有个岛上居民不穿鞋子,英国和美国的业务员都到这个岛上去推销鞋子。英国人跑去一看,这个岛上祖祖辈辈不穿鞋子,因此没鞋子市场;美国人一看,这个地方如果每个人都穿上鞋子,那我要推销多少鞋子?接下来他一家一家宣传,要使岛上的人都穿上鞋子,因此这是个大市场。上海不是这个道理吗?正面去看,上海有一千多万人口,有多少个企业?有多少个高楼大厦?如果说我们要是把这些招牌都做下来,你这个时候看上海就象看到什么东西样的?——就象看到仙女一样的,非常开心。而另外有些人看到上海,就不是仙女了,就象个妖女,这个地方危险得不得了!难度不得了!你怎么看?或者你认为这个仙女特别好,但仙女光好看不行,还要想办法征服她。
——1993.5.16在泰山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