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时代精神
最近,党中央特别发文,保护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 弘扬企业精神! 在伟大祖国刚刚跨入 21 世纪之际,我就大力鼓与呼,为营造中国 企业家成长环境和机制,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和文章,呼吁各级政府和 社会,重视关心企业家,造就更多企业家。 然而,这近二十年,与我的呼吁恰恰相反,中国出现了“土地财 政时代”,几乎进入“全民房地产”状况,改革开放早期一大批搞实 业的创业家们,成了被社会冷落和耻笑的人物…… 实业兴国是根本,而办实业必须要有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于是, 才有了今天的“最高指示”!既然中央重视了企业家,作为企业家来 说,必须要做到“上呼下应”,努力做好自己才对啊! 如何做好自己?我的这篇二十年前老文章,可能对朋友们有参考 作用: 进入 21 世纪,我们国家和社会究竟缺少什么人?是电脑、计算机 专家?是法律人才?还是政府官员?还是哲学家、理论家?……我觉 得最缺的是企业家。我曾经说过,在 21 世纪伟大时代里,企业家是真 正创造历史的中坚力量,是真正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滚滚车轮,是真正 代表繁荣昌盛的象征。没有大批企业家活跃在社会的舞台上,这个社 会肯定缺乏生气,没有进步。
在国际上,企业家已经形成了一个阶层,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 国家在选举一些重要人物的时候,如果没有企业家的衬托和拥护、支 持,就肯定不能成功。所以,我的观点是:到了 21 世纪,我国最缺的 就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特殊人才。时代对企业 家的素质要求特别高。企业家必须是一种复合性的人才,具有着很多 方面的才华,他不仅有政治家的风度,还有军事家的才能,理论家的 水平和艺术家的风格。做企业家绝不是光玩嘴皮子,而应是一种创造, 一种再生,要有将“一个鸡蛋”变成“无数个鸡蛋”的本领。但是企 业家这种人才实在太少了。过去南京市表彰的 40 名优秀企业家中,只 剩我和南京装饰工程公司老总陆铁军等两三个“老企业家”了。原来 在改革开放早期南京地区冒出来的那些稍有名气的企业家基本都倒了、 垮了、栽了、退了。这说明企业家很难站得稳、站得长。不像很多知 名歌星,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唱歌了,一直到现在还在唱。而企业家今 天“唱”得不好,明天就会倒下去。当然,当企业家也很荣耀,因为 他们拥有的是最难的学问和知识,处理的是世上最难最复杂的事情, 自然也是社会上最缺少的人才。最缺的就是最贵的,因此有本事的企 业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往往也是很高的。比如江宁横溪 出了一种由日本研制的甜香瓜,非常难种。一个藤上只结一个瓜,一 个瓜不论大小、不论轻重,就能卖到 400 元。企业家由于比较难培养, 所以也就比较少,因此也就比较值钱。谁能知道我现在值多少钱?我 家穷的时候,几乎是没见过钱,现在我再也不缺钱了。香港很多企业 家的身价都已经上千万上亿了!虽然金钱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 但却是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通过智慧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 个值钱的人。 21 世纪最缺的是企业家,改革开放中最缺的是企业家,企业家是 一个时代的产物,企业家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坚分子。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一大批企业家的涌现和诞生,我国经济就不会活跃,市场也 不会繁荣,改革开放就不会取得很好的成果。虽然在改革开放当中有 一些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出现,但这都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所为,真 正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时代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祖国的昌盛, 经济的繁荣,都是想给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总决策者,他为改革开放起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但创 造和实现这个设计的人还是数不清的企业家,所以说企业家在社会中 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时代、任何单位、任何组织,无论是 经济集团还是其他,都离不开中坚分子。在改革开放时代同样最需 要的就是那些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的意志不能丢的企业家。他们 对党的改革开放一直有着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打击报复,甚至不怕牺牲。任何一个单位、任 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国家,只有依靠一批中坚分子和骨干力量, 才能发展起来。 我认为,改革开放时代所需要的中坚分子和骨干力量就是企业家。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企业家离不开这个时代,这个时 代也不开企业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企业家根本发挥不了他 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前,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我又会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可能是个政工干部,或者是个文学爱好 者,或者是其他。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能拿多少钱呢?国家劳动部 会发给我多少钱?当年在化肥厂时,我拿的是 35 块 1 毛,我的徒弟拿 的也是 35 块 1 毛,我的徒弟的徒弟拿的还是 35 块 1 毛。如果不改革 开放,我想现在也就拿个一百到二百块钱吧;如果不改革开放,怎么 会有这么多的人认识我呢?现在电视上、报纸上经常宣传我,连去看 病都能碰到熟人;如果不改革开放,我哪里会来南大?我只能到南大 看大字报,而现在却被你们请上了讲台。因此说,时代需要企业家,企业家也离不开时代,两者之间是互相的。 每当我总结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史时,都会从内心由衷地感谢党的 改革开放伟大政策。正因为有了改革开放这个时代,才造就了我们这 一代新型的企业家;正因为有了邓小平这样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人, 从思想观念上、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进行了彻底 的转变,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才使这么多人走上富裕、 走向成功,才有了我的今天和我的一切。 既然是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这样一批当代企业家。那么,作为一 个企业家,在这个时代里,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体现出这个时 代的精神,必须在这个时代里创造出特殊的价值。那么,这个时代到 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我认为 以下四种精神,在当今时代里特别重要。 第一, 观念创新的精神 具有观念创新的精神是当代企业家最首要的素质。如果没有观念 的创新,思维上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不能够预测时代未来的发 展方向,就不是当代企业家。我虽然文化学历不高,也没有学过什么 高深的理论,但我始终以创新的观念而走在时代的前面。我所出的书、 发表的文章中所提及的一些我自己创造的土理论,在经济界、企业界 乃至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大势创造的“转 移理论”“抢喜糖理论”“鱼塘理论”“篮球场理论”“扑克牌理 论”“鸡蛋理论”等,不仅深入浅出地将邓小平改革开放伟大理论具 体化、形象化,有效地指导了本单位职工健康地、顺利地、坚定不移 地走改革之路。而且这些土理论和创新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上广泛流 传和运用,很多企业家都可以随口说出来。例如:关于如何办好公有 企业,我在 1987 年就提出了“办好一个厂三条不能少:一个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套好办法”的口号。时隔 12 年,朱总理 1999 年在召 开全国大型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时多次讲到——“办好一个企业,一 个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套好方法”。这说明党的领导善于“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也说明我的思想观念也是超前的。改革 开放 20 年来,我的许多创新观念不光提得早,而且还及时地付之于实 践。南大胡福明教授为什么能当省委常委,就是因为他有创新的观念, 最早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金箔集团为什么发展 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十分注意观念的创新。 1985 年,我在一篇文章中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的理论。”观念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一个企 业家面对大量的新问题、新形势“如何看、如何干”的问题。如何看 就是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问题;如何干,就是在理论指导下想方设 法干好的实践问题。比如,死人对死者和他的家属来说是痛苦的,对 卖花圈和开殡仪馆的人来说是高兴的;生病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对 卖药行医的人来说是高兴的。所以,每个问题都要另外看、逆向看。 观念创新,就是要求企业家脱离常规的理论框框,站在另外角度、高 度对传统观念再认识、再突破、再创新。这是一个企业家在这个时代 所要具备的首要的精神。我曾反复地说: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 路。做什么事情都在于思维,没有好的思维就不会有好的创新。改革 开放,市场经济,对中国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都是新课题,都是新情 况。因此,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有现成的定律,都不能墨守成规,都不 能死搬教条,都必须随时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对策。 就连企业最规范的财务制度,我给财务人员开会时,也对他们说,财 务人员不准随便说一个“不”字。我多次举例说过,有一年春节,我 们的重要客户带了一名小孩来我们这儿,按风俗,总要给人家小孩一 点压岁钱吧!作为一名厂长经理,这个钱少了又拿不出手,而多了自己又贴不起。报销吧,又没有发票,总不可能去向小孩要收压岁钱的 发票吧!怎么办呢?“会计法”能规定得这么具体吗?因此总得搞个 变通的办法。在企业的日常事务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像这样与财务制 度相抵触的事,此时财务人员就不准说“不”。这就是创新,创新就 是不受那些旧有的和现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当然创新也不能创邪了、 创歪了、创过头了像社会上把党的三大法宝创歪了,什么“批评与自 我批评”创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理论联系实际”创成了“理 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创成了“密切联系领导”等等,这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金箔集团为什么能够由死到活、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一个手 工小作坊发展成今天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并将一个传统工 业做成了世界第一大金箔之王,产品远销 24 个国家和地区呢?为什么 国家送给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礼要让我们贴金呢?为什么所有 做金箔画和金字招牌的人都要扛着我们的牌子呢?这都是我们观念创 新带来的丰硕成果。在我们金箔集团,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 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有大量讲得明,听 得懂,行得通的经验。当然,金箔集团的创新观念,与我这个“班长” 有关。像我这样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暴、经济风暴、自然风暴 磨炼的人,也正因为一直保持着一种思想创新的精神,才没有在前进 道路上受到约束。老实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没有哪一个条条框框 能把我束缚,对任何事物的定律我都保持着思考的态度,包括对于自 己创造出来的土理论,也常常反复地去摸索、去发展、去完善,不让 它固定成一个模式来约束自己的思维。但是,我的认识论、方法论在 其中都有一个发展的轨迹,使总体上不乱。这么多年为什么我没有出 现过大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却老不倒?为什么在别 人喘气、接氧气、上气不接下气断气的时候,我们还这么神气?就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创新。 第二,敢于冒险的精神 我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特别喜欢刺激和冒险,特别喜欢搞改革、 搞创新。记得刚来金箔集团上任的时候,厂里新砌了个烧水的“老虎 灶”,太落后,浪费煤炭,消耗大。我一上任,就下令把它拆掉,换 上了节能烧水炉。当时企业穷得揭不开锅,账上几乎没有钱,但我还 是从牙缝里挤出钱来装潢了一间非常好的餐厅,想方设法招待好客人。 这一系列的动作遭到很多人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是我却把 它看作是金箔集团改革开放的开端。果然,一些老的思想观念随着“老 虎灶”的拆除而转变,而食堂也为集团接待了大批的客户,带来了难 以估量的效应。这两件事今天看来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可是 在昔日风险可大了。什么组织原则、财务制度、大吃大喝等各种帽子 都能套到你的头上来。 关于我在金箔集团冒险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政治 风险、经济风险、“违法”风险、生命风险,常常是与我联系在一起 的。1985 年,我利用自己厂里生产的金箔开发金字招牌,因牵涉到“黄 金”管理,多次受到省、市银行的查处;1986 年我与何其保在深圳帮 助厂里职工代购了一批金项链、金戒指,被人控告为“盗卖黄金”, 全县闹得“满城风雨”,据说内定等我从广州出差一回来就抓起来; 1998 年我从人家挖来两名生产人民币防伪拉线技术人员,擅自开发人 民币防伪拉线,惊动了国务院,检察机关逮捕了这两名人员,还酝酿 着要追究“法人代表”,要我写了两份检查,差点逮捕;1992 年我在 邓小平南方讲话鼓舞下,将企业前几年积累的一两千万元钱一下子搞 了一个成山工业园,搞了一个大市场,有点倾家荡产架势,弄不好全 军覆没;十几年来,我为了探索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办好一个公有企业,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人事制度进行“十 不分”;机构改革上将党、工、群、团全部变为有组织无机构;分配 全部搞“工资协商”“联利计奖”等。回想十多年,我在企业冒险的 事真是有惊无险,数不胜数。虽然每次都属于“化险为夷”“转危为 安”,虽然许多冒险事件、冒险言论后来都证实是正确的、成功的, 但在当时,却都是“暴风骤雨”。记得这改革开放 20 年来,早期我 几乎每年都有一两封“检举控告信”,常常为“一封信八分钱,查我 大半年”,而穷于对付。为此,我曾在我的言论集《边干边吹》中写 道:“历史都是承认改革者的,现实都是惩罚改革者的。”改革开放 20 年来,我为企业冒险而造成和带来的精神损失、声誉损失、身心损 失、经济损失难以计算和难以讲清。我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如果没 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没有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 事,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如果不敢闯“禁区”,不敢做“第 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有多少建树,就不可能有多大 成功。而这种“冒险”有精神,要求企业家必须要有胆略,要有气魄, 要有“无私无畏”的伟大心怀。我曾与我们的县领导说:“别人的乌 纱帽是戴在头上的,而我的乌纱帽是抓在手上的。”正因为我有如此 的冒险精神,所以不管和谁谈工作我都理直气壮、据理力争;不管碰 到什么艰难险阻,我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不管遇到什么打击讽刺, 我都浑身是胆,义无反顾,坚持到底。当然,我的这些冒险精神,给 企业带来了成功,带来了发展,享受的“丰硕成果”那真是“苦尽甜 来”。记得我在当年企业非常困难的时候,一口气买了 370 亩土地, 这在当时又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但随着江宁撤县建区,江 宁的土地在不断增值,那时花了每亩几万元买下的土地,身价一下翻 了好几倍。我们集团开发的产品,也处处渗透着冒险精神。1985 年以 前,我国用于香烟包装上的金拉线还全部依赖进口,于是我就认准了这个项目搞攻关。但由于那时国内既无这方面的设备,又无这方面的 技术,很多人都认为金箔集团根本搞不起来,认为江宝全又在冒险。 可是经过我们两年多的努力,金拉线终于研制成功,使金拉线走上了 国产化道路,我们集团成了中国卷烟材料国产化的先驱。后来,金箔 集团卷烟材料产值、利润曾经占了整个集团的“半壁江山”。 第三,艰苦创业的精神 可能是我从小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关系。我天生就喜欢创业。 在我小的时候,将我母亲留给我的宝贵遗产“靠人不如靠自己”这句 话用来激励自己,养成良好的创业习惯。无论在单位、在家庭,不管 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任什么职,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条件,有 什么待遇,有什么外援。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它、实现它、 完美它、提高它。 我曾经说过,什么叫好厂长?好厂长就是没有企业他能白手起家办 一企业;小企业他能创成大企业;差企业他能变成好企业;穷企业他能 变为富企业。金箔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变成今天的集团企 业;从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变成江宁第一利税大户。今 天取得的所有成功,就是一部创业史,这方面可能是“妇孺皆知”了。 按理说,随着创业的成功,我已从一个贫穷可怜的小孤儿,成长为今天 拥有百万千万的“红色资本家”了。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我儿子也不 愁吃不愁穿。我儿子的老婆还是不愁吃不愁穿。可我就是在这样不愁吃 不愁穿的前提下,仍要创业,仍要发展,仍不愿放弃这种创业的精神。 由我亲自编撰的金箔精神就是“居安思危,永无句号”,这个精神一 直激励着我。在创业中,我曾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像当年创建金 宝市场就是一个例子。政府将一个办不下去的小农场的废鱼塘划给我, 叫我们找人尽量把它利用进来。于是我们花了 1600 万元盖了个人造大市场。可这一举措受到了集团内外的强烈反对,人人都认为人造市场不 行,老百姓们还给我们编了个顺口溜:金宝金宝,早关早好;金宝金 宝,肯定办不好。于是在别人都办不好的情况下,我亲自挂帅,兼任金 宝市场的总经理。我带了十几名中坚分子,日夜苦干,动了很多脑筋, 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派了几个人到处刷标语:“金宝金宝, 越办越好;不到金宝,江宁白跑”。坚决和老观念做抵抗,把消极低沉 的论调压倒,结果硬是把金宝市场给搞上路了。到今天,我已经赚回了 一个半的金宝市场,而金宝市场仍在那儿继续赚钱。 1998 年年底的时候,我和戴书记两人“心血来潮”,在我老家蔬菜 之乡和县,投资 1000 万元建了两个酱菜加工厂。但到今天我们的酱菜 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许多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的论调又出来了,一种 投资失误的观念唱了主角。面对此种状况,我想来想去,感到我不到前 方去打仗是不行了。于是我又拿出当年搞金箔、搞金字招牌、搞烟草材 料、搞金宝市场的精神,成立了食品营销指挥小组,我亲自任总指挥, 相信两年之后,金箔食品一定会上一个台阶。可是我这么大年纪还有 这么大劲头创业,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人老心不老,斗志不老, 精神状态不老。我最近在集团干部会上说,我就是集团内的最大的销售 员,集团每开发一个产品,基本上第一笔业务都是我做成功的。像金箔 画,今天已是铺天盖地,人们竞相购买。但是在 1993 年我们开发制作出 第一幅金箔画时,有谁认识它?当年就是我带领一班人将它投入市场, 介绍给大家的。现在社会上又冒出了很多生产金箔画的厂家,可以说, 我的这个产品带来了整个社会金箔民用业的革命。 第四,自我献身的精神 我认为献身精神是企业家时代精神中,最关键的一种精神。作为企业 家就应该具有牺牲的精神和忘我的精神。一个企业家如果把自己健康、安危、地位、名利放第一位,他就不可能成功。企业家在干事业的时候,想 到的只能是自己奋斗的目标,而不应该光想自己的名利。当然,名利和目 标是连在一起的,当他的目标实现了,名利也就会随之而来。像我,就从 来没想过去当多大的干部,我认为像我们这些人就应该把献身的精神放第 一位。我所指的献身精神,并不是完全指战争年代那种“向我开炮”的不 怕死精神,而是一种信念。有了信念上的献身精神,就会在认识上有献身 精神;在认识上有献身精神,就会在行为上有献身精神。 18 年前我从江宁化肥厂调到金箔厂时,化肥厂还是江宁县最好的企 业,可 18 年后化肥厂就倒闭了。当我回到娘家化肥厂,见到娘家的兄弟 姐妹、侄儿侄女们过着那么苦的生活时,像我这样一个具有党心、民心 加良心的企业家,我的献身精神应体现在哪里?作为我来说,我应该拯 救他们。鉴于许多老职工纷纷求救,我在 1999 年向当地政府大胆提出: 不光要抢救落水的人,更要抢修漏水的船。因为把船修好了,人就全救 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被任命为化肥厂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我对化肥厂实施了一托、二破、三收的办法,对职工进行下岗分流,为 企业寻求了一条出路。但是化肥厂是国营企业,他们的职工不像金箔厂 的职工。他们认为,不管我有没有事做,工厂到月就要给我发工资。因 此,在接收化肥厂的过程中,由于职工不理解,使我吃了不少苦头,我 给职工写的公开信,大名江宝全都被他们抠掉了;我给职工开对话会, 有几百人跟我对抗,说我不是来修漏水船的,而是看上了化肥厂这块地 皮,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有些当年经我手招进厂的职工,也都在指 着鼻子骂我。对此,我在接管大会上做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演讲。我在演 讲中说,我这次来化肥厂就是甘当替罪羊的,这个替罪羊只有我当最合 适。因为前任的领导已经走了,现在我到这里来当总经理,要怪只能怪 我。要知道,化肥厂除了厕所没有抵押外,所有的房产和土地都是银行 的,已经资不抵债了。我们今天一切的措施都是为了破除一个旧新蕾,建设一个新金蕾。但是,必须有二三年的时间。可是,吃尽苦头的职工 哪里等得了二三年?因此,眼前的怨气肯定要找地方发泄。在这种困境 下,我对职工说,有什么气、有什么怨尽管向我发!我认为我的这种态 度就是企业家的献身精神。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承受力,没有这样的不 屈不挠,没有这样的柔中带刚,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又不能站在一个 高的角度和姿态看问题,不能从思想上教育和引导职工,不能用情和义 来感动职工,就体现不出企业家的献身精神。如今老化肥已被我们理得 顺了些,所有的职工都得了相应的安置,工资都能按时发放,拖欠的医 药费也得到了解决,使职工的切身利益有了保障,从此他们再无后顾之 忧,也不会再去和政府吵闹。 企业家要有献身精神,就不能光想着自己享福,不能光考虑自己的 身体安危。对职工的过激行为,对商场上的恶战,对自己的身体,企业 家都要随时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准备牺牲。我现在身上有六七种病,随 便拿出一个都应该住院,进行长期疗养。但我不会这样做。我认为自己 的命运早已与这个时代融为一体了,时代责任、社会责任要求我必须为 社会、为时代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我自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 但还有更多的人在期望着我,集团有数千名员工指望着以我为首的领导 班子,带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认真总结一下所有企业家成功的轨迹, 哪个人的事业是贪图安逸得来的?哪个企业家不是经过了一番创造、奋 斗、献身的过程?如果想要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猴在金箔大旗上,办 企业怎么可能成功?所以我们必须把企业家奉献的精神、奉献的思维、 奉献的意识、奉献的思想准备和奉献的实际行动感染、传达给职工。 所以说,时代需要企业家,21 世纪更需要那些具有时代精神的企 业家。只有当企业家发挥出他们的时代精神时,才能创造和推动这个 时代的更大发展。 (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