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大江随笔/第三辑 鼓呼实业实体

“乌纱帽抓在手上”撰写的“新实践论”

2024年11月26日
11.26

2024

>2024年11月26日

23

23
分享至

每当我要被表彰,要受提拔重用时,都遭到了否定阻拦,受到了 诬陷。我撰写的《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的文章,全国传颂; 我 1997 年撰写的“办好企业三个一:一个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 套好方法”,1999 年领导在振兴东北重工业大会说完全一样的话;我 2000 年撰写的《鸡蛋理论引出的思考》,《人民日报》转为内参;我 撰写的“工资协商制”,被江苏劳动厅总结报告全国推广;我撰写的 “对企业家要有正确认识观”得到社会认可。可是,我常常却受到各 方面问责,有次竟受到南京某些领导公开的打压,明确规定:两年内 报纸不能见江宝全名字,广播里不能听到江宝全声音等。 1987 年 11 月,江宁县工业系统举办了一个厂长经济干部培训班, 我受邀在会上讲了一堂课,题目就是:“新形势下干部人才的培养与 锻炼”,课程本来安排上午八点半到十二点的,结果,大家反应强烈, 要求下午又增加了 2 个小时。由于课堂上,我用本土经济的各企业做 案例,批评了很多人和事。当时听得大家处于思想入迷之中还不介意, 散课一想不对了,说江宝全和我们大差不差,级别甚至还没有我们高, 他有什么资格批评我们,评价我们?闹到了党校校长那儿,报告到县 委书记、县长那儿,他们研究到晚上十一点,确定必须要我做深刻检 查,否则撤职查办。第二天,工业局 5 个党委委员集体找我谈话,结 果,我态度强硬,不肯认错。我说:“第一,你们请我去的,不是我自己要去的;第二,我在会上讲的,言者无罪,闻者为戒;第三,我 上台讲课就是老师,老师批评学生有什么不可?”此事后来不知工业 局领导如何汇报的,最后不了了之。不过那些领导不久便被改革大潮 淘汰了,而我始终站立不倒。 1984 年,我在《金箔厂全面改革意见》中说:“历史都是承认 改革者,现实却往往惩罚改革者。”当时,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自 身的感受并不太深。谁知,随着改革的越深入,我的感受就越深。从 1984 年我发表改革言论起,我就没有安分过。 谁也不会想到,我将一个濒临垮台的企业救活翻身,发展壮大, 产品打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打到东南亚,捧回南京地方产品唯一 国家金牌,可全国劳模、省劳模、市劳模、县劳模的名誉,当地一些 企业的领导几乎都轮遍了,好长时间也轮不到我。相反,我却不断受 到批评,受到指责,受到非议。近 30 年来,我曾经有过多次被抓、被 撤职查办的危险。还有人老是说我是有争议的干部。当然,面对这一 切,我从来都是无所畏惧,我始终以一个无私无畏的精神状况和坚强 意志去闯去创。我曾经不止一次对人说过:“要说经验,我们只有一 个字:‘闯’。敢‘闯’,企业才有出路。”为了实现这个闯字,我 常说“人家的乌纱帽是戴在头上干的,我的乌纱帽是拿在手上干的。” 想不到我的这种精神状况不仅使我干了三十几年没下台,是建厂以来 干部任职时间最长的,而且也使我的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的改革史无前例,作为一名敢于改革,投身改革的战士,当 然要独立思考,探索发展自己企业的新路子。我在这方面的成果在南 京地区也可算“名列前茅”了。可是我在“闯”的同时,身上却长期 背了一顶“三不干部”的帽子,即“不听话、不正规、不上路”。对 此,我不仅不气馁,不后退,相反却更加斗志昂扬。我认为,中国改 革开放,是第二次革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其特殊情况,一定要按照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来办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 一个下级对上级“不听话、不正规、不上路”都是正常的。 ——所谓的“不听话”。我认为上级领导因为管的摊子多,对每 个单位表的态可能对也可能不对。特别是领导心情好与坏、喝酒与不 喝酒、今天与明天、这任与那任、这个和那个,讲话都可能不一样。 跟风跑,跟不了。应当说,搞改革就是听党的话。上级领导将一个摊 子交给你,千方百计将它搞好了,就是听领导的话。这是最根本 的听 话,也是最整体的听话。 ——所谓的“不正规”。我认为,不能完全说不按照现在的红头 文件办,就是“不正规”。中国这么大,改革开放情况这么复杂,红 头文件要么很笼统、很原则、很粗糙,要么有特定内容,都必须结合 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不能照搬硬套。那种机械地照搬红头文 件的人,没有不失败的,处处事事等红头文件的人,更是注定要吃亏 的。应当说,遵照红头文件,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办事,就 是正规。 ——所谓“不上路”。我认为,社会上习惯的做法,一突破就“不 上路”了,那还要改革开放干什么?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上 路;哪条路能把事情办成和办好,就定哪条路,这就是上路。时间、 环境、条件、内容都是千变万化的,病万变药亦万变,不能因循守旧。 搞改革开放,就是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 30 多年来,我在改革这条路上尝到的酸甜苦辣太多了。但是,我 始终用“三坚”精神鼓舞自己: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当 时,为了改革创新,我常常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说:“别人乌纱帽是 戴在头上干的,我的乌纱帽是抓在手上干的,如果有人认为我不行的, 拿走好了。”为了表示自己改革创新的决心,我们还在中国金箔艺术 馆进门处竖立一尊大佛,大佛两旁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我说就是 要具有这种大佛风度。任何事情,前怕狼后怕虎,前盼后顾,前思后 虑,都是不可能办得好的。 我经常告诫自己部下:在我们打胜“平津战役”,正在进行“淮 海战役”新战斗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多地研究人家对我们战役的评价。 我们只能注意这场仗应当怎么打。“胜者王、败者寇”,“不成功、 便成仁”。我们还是让历史来评判吧! 今天,当我及我的同仁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甜果的时候,许多人早 已落伍了,被淘汰了,还有的人员是站在旁边当一名“新智叟”。 (2017.10.1)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