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大江随笔/第三辑 鼓呼实业实体

创新创造都是逼出来的

2024年11月26日
11.26

2024

>2024年11月26日

27

27
分享至

我是孤儿, 生活生存全得“靠人不如靠自已”。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 “安分守己”不可能。 “贪图享受”更是“痴心妄想”。 长期的“自生自灭”, 培养了我较强的生存能力, “靠人不如靠自己”, 使我很早就走上“创新创造”道路。 下面几则小故事, 讲述的就是我年轻时“小创新创造”的往事, 与大家分享下, 不要见笑。 1.挑水担 1962 年, 我受当地政府部门照顾, 被招进供销社当学徒, 因为个小人瘦,不能站柜台当售货员。 只能放在供销社领导身边当“通讯员”。 我的基本职责是: “扫扫地、打打水、喊喊人、跑跑腿”。 单讲这打水。 那时单位喝水是不可以自己烧的。 必须要统一去政府批准的茶水炉那打。 这打水任务落到我头上以后, 开始, 我一手拎一只水壶, 不久, 路远费事, 我嫌来回二里多路效率低, 于是, 改一手拎两壶, 后来改拎三壶, 但是, 不喜欢“安分守己”的我, 还是老想, 如何打水更多、更快。 于是, 我找来几根毛竹, 用些铁丝捆捆扎扎, 绑了两个“水壶架”, 一头能放六瓶水, 效率提高好几倍。领导见了很高兴, 表扬说我有“小神气”。 还请人打了个木头挑子更好了。 这也算是个小创新呢, 彻底改变了我的“生产方式”! 2.刻钢板 学徒第二年, 领导见我工作积极, 便给我工作加了担子。 改为“扫扫抹抹、收收发发、浆糊沓沓、来人呱呱”了。 有些文书工作也交给我干了。 刻钢板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没有现代打字技术。 复印文件只能靠刻钢板加油印。 我很快熟悉了这项工作。 但师傅教的方法是把钢板平放在桌上, 蜡纸也平放在钢板上, 然后用钢质刻笔, 像正常写字那样刻写。 这个刻法当然没问题。 但是时间长了, 我发现这样刻法不好看, 字体会歪斜。 于是, 我摸索出一种将钢板斜放,蜡纸仍然正放, 刻字的时刻, 顺着钢板原有的纹路刻, 顺畅多了, 特别是刻仿字体、美术体字效果更好。 结果, 凡经我手刻印出来的文件, 又清楚又好看, 得到好评。 后来上级机关重要文稿也有时叫我去刻了, 我刻钢板出了名! 3.化验取样 1964 年我调到化肥厂工作。 因文化低, 被安排到最简单岗位 一一氨加工做操作工。 这个岗位任务是将合成氨气体与水化合, 变成一定浓度的氨水, 然后送到碳化车间, 加工成碳酸氢铵化肥。 因此我的岗位主要任务就是调节阀门, 化验氨水浓度, 一刻钟要化验一次,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 三人三班轮流倒。设备大部分在室外。 一个小房子几平方米做操控室, 化验取样分析都在小房子里。 由于氨水气味大, 那时不讲环保, 因此室内长期处在高浓气味状况, 不习惯者受不了。 造成气味大主要原因是取样化验后, 剩余的氨水就地倒进室内水池中, 散发不了。 浓烈难忍的气味逼迫我天天思考: 怎样来改变这种取样分析老传统? 我经过研究, 发现取样的出口阀在氨水泵上面, 进口阀在氨水泵下面, 出口压力大, 进口压力小。 于是我在进口与出口两阀之间加了一个小装置, 用一个闸通阀门, 将阀心抽掉, 重新用一块厚橡皮, 用刀划一个滑口, 然后装在闸通阀门上, 再用两根软管接在氨水泵进出口上, 通过正负压原理, 在取样化验时,只要将滴管往闸通阀橡皮滑口里, 氨水就自动抽进滴管里, 微量氨水也够了, 既解决了化验取样需求, 又减少了氨水浪费, 更能降低室内气味, 小装置解决了大问题! 4.加热饭菜 1982 年, 我在化肥厂从政工科长改任行政科长。 主抓全厂生活后勤。 化肥厂 80% 员工在第一线三班倒, 一日三餐往车间给员工送饭。 多少年下来, 从生活区往生产区送饭, 保温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 特别是冬季, 饭菜凉又冷, 员工喊胃疼。 上任后, 我反复琢磨, 终于解决此事。 我们化肥厂废钢管很多, 全厂各车间都有蒸汽口, 于是我叫焊工用废钢管焊了一组盘管,装在送饭车底层, 饭菜送到哪个车间, 往车间蒸汽管一接, 饭菜变得热呼呼, 员工吃得香喷喷! 创新无处不在。 创新无时不有。 创新无论大小。 关键在于, 用情, 用心。 (2017.8.31)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