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大江随笔/第五辑 漫谈修心修志

那些年的老知青

2024年11月26日
11.26

2024

>2024年11月26日

32

32
分享至

“1975 年前, 我们一群‘黑七类’知青, 修理地球已经近七年了, 绝望之时, 被时任江宁化肥厂政工科长的江宝全看上, 冒着丢官革职的风险, 把我们招进了化肥厂,掀开了 215 老知青的人生新篇章, 再次相聚感慨万千,喜气洋洋。” 说这段话的, 是冯德祥先生。 他后来是江宁区基建局正局级领导, 江宁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 在江宁也属于有头有面的“三位”人物。 (三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想当年, 冯德祥还是当地湖熟下放知青。 在农村已苦苦挣扎了七年。 许多一同下放的人都当兵去了、上学去了、回城去了。 而他, 表现再好也不行, 原因很单一: 他是反革命子女。 在那唯成份论的年代, “出身不好”往往很要命。 1975 年, 我所在的江宁化肥厂新上了一条生产线, 需要 200 余名新工人。 上级决定从知青中选调。 与我们同时招工的还有南京铁路、 南京医院等共五家单位。我时任化肥厂政工科长, 人事劳资都属我管, 参加了这次招工的整个过程。 其他单位人事干部都十分强调阶级成分, 除了少数属于开后门、 带着名单点招的成份不好的外, 其余的全招出身好, “根正苗红”的人, 大部分家庭出身不好的都被剔除在外。 在体检中和事先调查摸底中, 我发现这些出身不好的下放知青, 一般都肯学习读书, 劳动干活表现也很认真, 由于年年招工上学参军都受出身影响, 他们实际年龄都不小了, 许多人已超过而立年龄。 如果再不招他们, 他们就难以抽调上来, 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前程。 出身孤儿的我, 加上在工厂底层干上来的经历, 我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恻隐之心。 在那关键的时候, 我在招工会上说出了一生难以忘怀的心声:“这样吧, 凡是出身不好的, 你们不招, 都给我们吧!” 由于我们厂的态度鲜明, 一下子也解决了招工领导小组最头痛的难题。 过后, 许多人都为我捏了一把汗。 在那“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 身为政工科长的我, 竟然招工“不讲阶级成份”, 这个胆子还得了?! 好在当时的厂领导信任我, 没给我上纲上线, 使我居然能够安然无恙。 结果, 我们厂 200 多名新招的工人中, 有 80% 家庭出身都有这样那样历史问题。 正是这些知青们进了厂里以后, 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使化肥厂成了江宁最大最好的企业。 那些有“问题家庭”的知青, 绝大部分都先后成为各条战线, 有成就、有名气、有作为的社会栋梁。每每想到这个往事, 那些当年的知青们都会感激、感恩我, 常常来看看我, 表达一下感谢之情, 我也常常乐在其中。 事情过去四十多年了, 这段冒险的故事, 竟然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念念不忘…… (2017.8.23)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