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词句表述】
创造 创优 创新
B.【词义解释】
创业者的劳动,其综合表现应是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开创行为。围绕既定的企业发展大要, 在实施执行中,必须要开创前进,没有三个“创”,理想目标便不能实现。一个崛起的企业, 创业者会“创”是最为核心的条件。如何认知三个“创”,决定创业者“创”得如何,也决定 企业“创”成啥样。三个“创”是对创业者的基本要求,凡是墨守成规的企业与创业者,都会 被淘汰。 创造 指创业者主观上有意识地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探索性劳动,将原来没有的事物生产 或创造出来。创造的过程很艰难,它本质上是对过去传统的积极扬弃。创造的成败,受制于诸 多因素,无论什么创造,都必须契合规律,顺应时势,开创新的局面。创优 指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从而创造出更好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在创优的过程中,坚持超过一般,追求卓越,认定一个方 向,拒绝平庸,创出一个超一流的企业。要么世界第一,要么国内领先,只有如此,在竞争 中才可能胜出。举例来说,对产品质量要坚持极致的标准,止于至善,目标和定位都是世界 第一。 创新 指在习惯常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更新、改变,产生或衍生出新的东西。 创新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来源于需求,新的东西作为补充,承先启后,应运而生;第二来源 于变迁,不破不立,世事变化中,蕴藏生机,发现之,生产之;第三来源于质疑,挣脱束缚, 找到最好的存在呈现出来。创造无处不需,创业者首先应在创造中前进。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 创业者,敢于对既往的权威和成功经验进行质疑,并且在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完善和超 越旧的事物,创造出新的东西。
C.【言论摘选】
◆ 改革创新之歌
企业不创新,等于灭亡。所谓创新,就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说前人没说过的话,想前人 没想过的问题。 1983 年年底,领导叫我“死马当活马医”时,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多年后,以我为主 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前期不仅“医治”好了金箔厂这匹“病”马,而且还把它养成了骏马, 后期更将金箔集团这匹“骏马”培养成了驰骋世界“马场”的“千里马”。 金箔集团由一个小作坊变成今天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累积的经验有千条万条,但归根结底, 它的成功完全是改革创新的成果、改革创新的胜利、改革创新的凯歌。当然,成功也与金箔集 团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有莫大关系。 一、观念创新—“富不富在思路” 一个人在一个不懂的行当里,他能干好吗?要搞懂,首先要从认识上搞懂,这认识就是思 想观念。金箔集团的改革创新首先“创”在思想观念上。 面对已经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对自己的观念进行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树立新 观念,不断喊出新口号。1985 年 11 月,我在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中说:大家都知道现在要搞改革。 可是,什么叫改革?许多人不一定讲得清。在我们看来,改革实际上就是要冲破长期以来旧体 制套在我们企业头上的条条框框。凡是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企业搞活的枷锁,我们都要设 法改掉它,这就叫改革。 我原创的土理论中用“抢喜糖理论”来解释市场经济,针对市场上多种不同经济性质的企 业在一起竞争的情况,我又新创出“鱼塘理论”。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混乱不堪的局面,我们又提出“扑克理论”:中国“打牌”的制度、体制、政策是非常完善的,对于“打牌”须掌握的要领事先都讲得 清清楚楚;对于犯规行为的处罚也规定得明明白白;执行的人都很自觉,决不轻易违反“牌规”, 监督的人也秉公执法,毫不留情。 从打牌的游戏规则联想到改革,市场经济也应该制定一个相应的法规:第一,将有关规范 事先公布于众;第二,人人必须严格执行;第三,个个都能监督;第四,明确对犯规者的处 罚规定。我们在自己企业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监督、约束、规范制度,使大多数干部都知道:“解 放思想,绝不是胡思乱想”,“松绑放权,绝不是胡乱捞钱。”由于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所 以金箔集团内部创业创新,有序有规,良性循环,企业始终健康发展。 二、制度创新 真正做到全面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办事,必须实现在制度上的创新。创业创新的首要条件就 是改掉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范畴内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建立和创新一套适合 市场经济条件的制度。 那时候,讲归讲,做归做,很多不敢动,抱着“四等四怨”的态度:等中央下文件,等领 导做指示,等政府给政策,等别人搞出经验;怨条件有限,怨资源不足,怨领导不支持,怨群 众不争气。金箔集团既不等也不怨,大刀阔斧,努力创新,千方百计闯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大 胆改革,“遇到新问题,一律拿出新办法”,创造了崭新的企业新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机构制 度的改革、用人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奖惩制度的改革、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分房制度 的改革。 我们在企业内部确立了对上对下的关系原则:对主管局仍然以总厂为牵头单位,所有分厂 计划一律不单列,总厂对分厂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崭新的制度带来崭新的面貌,企业经济 效益每年都大幅度增长。 企业的奖惩政策,金箔集团改革创新的力度是最大的,一直推行“工资协商制”,不完全 按照国家的红头文件发工资,我们全新的按工资协商制度要求,把工资待遇讲明、讲开,协商 解决工资问题。实行“工资协商制”后,在一个企业里,干得好的厂长年收入可以达几十万元, 乃至上百万元,干得不好的厂长年收入只有几千元。 在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文明建设上,金箔集团也有我们自己独创的特色。从 1986 年起, 集团取消评比先进班组、先进个人的活动,取消单纯的政治学习日活动。我们一方面用好的 管理体制,给下属经济实体以宽松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宣扬表现出色的人物。每年按约 定俗成的节日评选“六个十”:职代会评选“十佳新闻人物”;“三八”评选“十佳女能人”“大 名人”“女贤人”“女强人”;“五四”评选“十佳青年”;“七一”评选“十佳党员”;九 月评选“十佳科技进步先进分子”;十月评选“十佳会计”,宣扬他们的成绩,用精神物质 利益激励他们。集团给当选的“六个十”员工发金质奖章、免费旅游、给予企业最高荣誉, 载入厂史。 我们对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制定《干部监督约束二十条》,由此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企业的健康运作。 三、产品创新—“东方不亮西方亮” 产品开发创新速度要快,我将它比喻为吃烤鸭,“嘴上吃着第一块,筷子拣着第二块,眼 里看着第三块,脑子里想着第四块”。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金箔集团在搞产品开发上有一个著名的“畅想曲”。那是1985年, 我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门口看到一块金光灿灿的金匾,“全聚德”的金字招牌使用的金箔 是由本厂提供的。当时我就想:多年来,金箔人只想到把金箔卖给别人搞贴金装饰,为什么自 己不能做招牌?回到厂里以后,我们选派人员专门到天津古建筑队学习贴金技术。1985 年,我 们做了第一块招牌“江苏电视台”,1992 年又做了“中央电视台”的招牌。十几年后,我们集 团做的金字招牌已享誉全国,1992 年我们又从“无限的大市场观”出发,实施“金字招牌走向 全国”的蜜蜂计划,将金箔产品深加工搞得风风火火,名扬天下。 四、市场创新—“大风大浪不倒翁” 市场经济要求“不找市长找市场”。找到产品市场的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你会想、敢想、 畅想,在于你的策划。企业策划一个好思路,就可以创造市场。我们认为解决市场问题的关键, 在于如何看待市场、开发市场、引导市场和控制市场。我们金箔集团在市场的开发上,始终用“市 场的大市场”的观点来看待市场、分析市场、驾驭市场,效果显著。
D.【案例一】
打箔机取代人工“打了细”
在金箔手艺中,能“打了细”的艺人最了不起。他们几乎人人都身怀绝技,夜里鸡 鸣头遍就起床,划膀子,蹲马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不落,练好真功夫, 才能打好了细。 “打了细”就是指打金箔,这项工作千百年来都是靠手工完成的。打金箔的艺人, 仅靠自己的体力,将一个指甲大小的金片包裹在 2 048 层乌金纸内,捶打延伸。打箔艺 人一上一下对面坐着,上面的叫“打护锤”,下面的叫“打推锤”,其锤重 7.5 斤,每 次要探过头顶,每天打一包要抡 2 万多锤。他们将装有金箔的乌金纸包垫放在青石墩的 斜角上,反复转动捶打,直至金片厚度达到“了细”的程度,才算完成打箔。然而,传 统的依靠人工来打金箔的方式劳动强度太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985 年,开发研制机械打箔机,提到了公司的议事日程上。经过不断摸索试验,第 一代扁担簧式机械打箔机研发成功,正式投入生产,将金箔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1.5 倍。 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将打箔机由扁担簧式改进为直立式, 由斜向打击改为直向固定打击。这样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能,也使工效比扁担簧式机械打箔机再提高 1 倍。创造创新之路,永无止境。2014 年,我们继续研制出了程序数字化全 自动打箔机,彻底颠覆传统,取代人工,大大提高了产能。 打箔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造创优不停止,改变了“黄汗喝、黑汗流,打箔艺 人苦命愁”的历史宿命,真正使金箔产能扩大,确保金箔走向更大、更远的市场。
【案例二】
建设乌金纸生产线
古艺奇葩金陵金箔,不仅十二道工序神奇,就连其生产使用的工具也十分神奇,生产 过程中,金箔搬运用鹅毛挑,翻动用口风吹,裁切用竹刀,托板用羊皮裹。将黄金制作成 金箔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一个装置材料叫乌金纸。这种纸传统上由浙江生产,选临水向 北的嫩竹子,放在水里沤泡后做成纸,再涂油,用油烟熏黑,这一系列工序也全是由传统 手工方式完成的。 2014 年 8 月,我们创造的乌金纸自动涂布机生产线正式投产,效果优佳。这个机器 的研发过程也不容易。金箔制作有史以来使用的乌金纸全部靠手工刷制,导致乌金纸受 到较多人为因素的制约,质量很不稳定,涂层厚薄不均,涂胶量有重有轻,固化的温度 高低长短时间不一,漏涂露空等现象较多。这些直接影响金箔生产的质量。 由机械化自动涂布取代手工刷制生产乌金纸,一直是金箔人的梦想。现在,乌金纸 机械自动涂布生产线已经能够做到数据精准、程式优化、标准统一。机械化生产乌金纸 这个史无前例的创新成果,为金箔工艺长久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案例三】
合肥订货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98 年,我们将自己研制的设备拉到了合肥订货会的现场,演示年度创新产品。在 此之前,字母线和防伪金拉线等用于香烟拆封的产品,大多依赖进口。在演示现场, 金箔人用自家设备演示了字母线和防伪金拉线的生产过程。参会的厂商好奇之余,十 分佩服:金箔人能够在国内率先生产替代进口的金拉线,可以为烟厂减少高额的卷烟 材料成本。 演示的效果很不错,我们在现场拿到了不少订单。那一年,金箔集团荣获了“中国卷烟配套材料生产基地”的称号,一代烟王褚时健来了,烟草界的其他朋友也纷至沓来。 订货会上显示的“三创”精神,折服了硝烟弥漫、纷扰四起的烟草界。我们不仅在 中国烟草配套材料国产化领域填补了空白,而且通过创新发展树立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直至今天,金箔仍然做到了“一包中华烟,五个产品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