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创业三字经/第三章 创业修炼

三“不吃”

2024年11月27日
11.27

2024

>2024年11月27日

30

30
分享至

A.【词句表述】

不吃老祖宗饭 不吃老领导饭 不吃老资本饭

B.【词义解释】

民间有俗语“好男不争家产”,指人要靠自己努力。创业者走的是创业道路,更应该“三不吃”。 “三不吃”,指创业者不论在什么前提条件下,均应该自力更生,一切靠自己创业。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依靠外援终有穷竭之日,独立自主才是活力之源,对于已有一定条件基础的创业 者来说尤其如此。在创业的道路上,老祖宗、老领导、老资本皆是创业者的创业好条件。没有 老祖宗的规矩传承,就没有创业者得以安身立命的事业,没有可供借鉴学习的榜样;没有老领 导的慧眼识人,创业者就依旧是马厩里的千里马,难遇见伯乐;没有老资本的鼎力相助,也就 没有创业者启动项目、开拓市场的资金和能源。这一切都是创业者应当感恩、不能忘却的。然而, 创业者如果不能将外在条件转化为内在优势,不能借他山之石铸自己之基,反而消磨自立之心, 惯于求人,成为附庸,创业不首先创自、立己,那么业何以成、何以长久?只有化被动为主动, 自立自强,才是创业成功之道。 不吃老祖宗饭 不吃老祖宗饭就是不依靠前辈留下的资产和财富,不坐享其成、不丧失斗志、 不坐吃山空,不玩物丧志,而应该自己有所创造。不吃老祖宗饭,就是坚定自己的志向,做奋 发有为的创业者。而且,我们要真正继承和发扬的不是老祖宗留下的物质财富,而是他们那一 辈留下的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唯有精神财富,才是创业者真正的支持和指引。 不吃老领导饭 不吃老领导饭就是不依靠往届领导打下的江山、留下的业绩和创造的财富, 而应该自己开创新天地。不吃老领导饭,不可自鸣得意,不能故步自封,不沾沾自喜于在上一 届领导的佑护之下生活。须知,大争之世,瞬息万变,如果我们选择了安逸,放弃了奋发,那么, 很快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如果我们不能引领潮流,与时俱进,那么,很快将被时 代的大潮所吞没荡涤。所以,我们自己应当努力开创新的天地,开拓新的格局。 不吃老资本饭 不吃老资本饭就是不依靠自己以往的积累和资历生活,不躺在过去的功劳 簿上,不满足于曾经的锦绣,不满足于往日的荣誉,而应该继续创造新业绩。每个创业者的道 路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去的功绩不应当成为骄傲的资本,而更应当成为前进的动力。 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必须时时刻刻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如若不惕厉奋发、昂扬进取, 那么往日的荣光随时可能在时代的变化和冲击下瞬间崩塌损毁。

C.【言论摘选】

◆ 2017 年度董事扩大会上的讲话 在一个时间段里,我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用来指导企业前进和促进金箔集团健 康发展。这个关键词就是我们的指南和行动纲领。去年我提出的关键词是四句话:站在世界高度,跟上时代步伐,采用高科技手段,生产一 流极致产品。这些话虽然是在机电公司会议上提出来的,但是同样适用于整个集团。 今年,我在金陵金箔公司董事会上提出的四句话是:夯实基础,建好基地,管好体系,提 升业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责任,新一代金箔人,必须做到“三不吃”:不吃老祖宗饭, 不吃老领导饭,不吃老本饭。这也是我们整个金箔集团 2018 年新的关键词。

D.【案例一】

不 啃 老

原来的金箔企业只有金箔,没有其他的好产品。1985 年起,我们开辟新天地,并涉 足中国包装材料领域,自行研发设备,自己开发产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廉” 为口号,以国际市场为标杆,以新品迭代迅速而闻名业内。从 1992 年起,食品包材成为 金箔集团的经济台柱子之一。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江山不能丢,但是我们也不能一直赖在老祖宗身边吃饭“啃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担当,也就是在老祖宗的基础上,要争取开拓、创造,更上一层楼。 金箔集团的食品、药品包材生产线,目前起用了智能机器人,企业的生产管理已通 过国际顶级的菲莫认证,集团是中国包装行业的实力派名企。

【案例二】

微生物检测室

靠锤子和手工过活的传统本地企业,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和烟草包装创新的成功,现 在进入药品包装领域,一起步就是高科技,开始捧上与老资本不相关的新饭碗。 金箔包装进入药品包装领域,不但要立足,而且要有所创造、有所收获。新领域有 新要求。我们瞄准医药包装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首先从微生物检测入手,听取、学习省 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权威机构的指导意见,参照国际标准建成 2 500 平方米 D 级洁 净车间,标准化的微生物检测室,一次性通过 GMP 认可。我们将该生物实验室建成行 业领先的生产线和企业内的国家级实验室,使硬件设施迈进了超一流行列,赢得北京同 仁堂、蒙牛集团等药企客户的赞许。 致力于建设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设施及相关体系,使企业具有符合现代竞争要求 的生产能力。不吃老资本饭。

【案例三】

民主分房大伙笑

自力更生建新房,民主分房大伙笑。 1991 年,金箔厂建厂 30 年来的第一幢职工宿舍楼竣工,它是由职工垫资建成的。大 家心里乐滋滋的,但又有不少顾虑,因为大家所垫的钱,额度差不多,可需要入住的职工有 百余人,但宿舍只有 35 个小套、5 个大套,谁能住上大套?有人私下议论:“那不是明摆 着的吗? 5 个大套,有 7 名厂领导要,谁敢和他们争?”也有人说:“哼,如果分得不公, 我就到上面去告!”“这下可有‘戏’看了。”…… 厂办公会上,我说:“有人讲,没有三四个月,房子分不下去,我说只要 4 个小时 就够了。”我语出惊人,大伙大眼瞪小眼地望着我。我不急不慢地拿出了事先制订的分 房方案:所有申请住房的职工,全家推选一个代表,周日投票,各家代表依次上台讲, 时长 3 分钟,最终得票者多的职工安排入住。职工凡申请要大套的,要向大家介绍自己 对厂里的贡献、人口多少、工龄长短等,由群众投票,当场拍板决定。这些方案使有些 人无路说情、无门送礼、无处吵闹。 星期天上午,一些有分房资格的职工和他们的家庭代表,来参加分房会议。9 点 30 分,由大家选举产生的会议执行主席宣布开会。申请住房的同志,相继登台作了不超过 3 分钟的发言。从普通工人到厂党总支书记,人人都接受台下群众的考评。台上一张嘴, 台下众人心。谁的贡献大,谁的困难多,大伙的心里早有谱。他们很快从 140 名竞争者 中评定了 40 名最适合分房的同志。会议只开了 3 个半小时。 散会时,我高声说道:“谁对分房有意见,我在办公室‘恭候’。”整整一个下午, 没有一个人登门。 住上大套房的厂劳动服务公司职工戴双顶夫妇笑着说:“大家看我家是三代同堂 的五口之家,都投了我的票,还是民主评议好啊!”没有分到大套房的另一名副厂长坦 然地说:“谁想住大房、好房,不看‘后门’看贡献,这利于调动全厂职工的积极性, 我心服口服。” 这就叫不吃老领导饭,创造条件为职工提供安居乐业的条件。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