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词句表述】
半夜敲门心不慌 半路车拦心不慌 被写匿名信心不慌
B.【词义解释】
创业者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危机和风险。现实中,常常有很多领域是处在潜规则泛 滥的灰色地带。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个重大的考验。创业者唯有遵循市场 规律和行为准则,建立合理的制度,并以制度管理企业,合法经营,合法纳税,在法律的框架 内依法行事,才能对任何风浪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三“不慌”是告诫所有创业者要遵章守纪、 依法经营,不走歪门邪道,不触碰法治底线,事事处处光明正大,内心无私无畏,纵使遇到不 正常情况也不用担心害怕,坦然面对。 半夜敲门心不慌 遇到急事,民间会有半夜敲门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令一般人一时很慌张。 这种事放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创业者心底坦荡,没做亏心事,所以不会紧张。无论“半夜敲门” 的是谁,创业者都要泰然以对,毫无忐忑。 半路车拦心不慌 半路车拦心不慌,原本是指路上突然被警车拦下,也不怕有人找麻烦, 不会心里紧张。创业者行得正,坐得端,没有能被别人声讨和怀疑的地方,无论身在何方、处 理何事,都心思坦然,稳妥踏实,所以不怕半路拦车这样的意外之事。被写匿名信心不慌 被写匿名信心不慌,指遇到被无故暗中举报,也不担心被找麻烦, 内心平静,不害怕着急。创业者在竞争之中,不可避免会遇见一些心存不轨、见利忘义的人。 创业者既要与君子共事,也要与小人周旋。但是,不管在哪里,不管面对谁,只要坚守法律, 坚守原则,坚守立场,那么任凭谁的匿名信满天飞,创业者都会有正气,有底气,站得稳, 心不慌。
C.【言论摘选】
◆ 他人言论、适度看待,认准目标、坚定前行 对于社会上的议论,我们不能过分看重,也不能云淡风轻。人家说我们好,我们不能飘飘然、 昏头昏脑;人家说我们坏,我们也不能气急败坏,自暴自弃。只要是认准的目标和集体讨论正 确的决议,我们都要坚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绝不能怕社会上的闲言杂语。 ◆ 认准的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们应当认准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待外界的评论,我们应当持着“无所谓、 不计较”的态度。以前我们金箔酒楼进门的大佛两旁竖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 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在认准的道路上,我们就是要具 有这种“大佛”的风度。不紧张,不慌张,不慌乱,做任何事情,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前 盼后顾、前思后虑,都是不可能办得好的。我们不能过多地研究人家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只 能注意一场场仗应当怎么打。“胜者王、败者寇”,“不成功、便成仁”,我们还是让历史 来评论吧!
D.【案例一】
“黄歪子”上门
“黄歪子”名叫黄成富,是金箔厂的老职工。因为他笑起来眼睛里有些红血丝,嘴 巴不正,所以大家送他个绰号“黄歪子”。 “黄歪子”后来真的成了人们口中的“黄歪子”了。1985 年全厂实行总厂领导下的 分厂厂长负责制,厂长可以组阁挑选副手,组成领导班子,然后对车间班组直至每一个 员工,进行优化组合,层层组阁。不知怎的,“黄歪子”没被组阁到,单了下来,大家 避着他。“黄歪子”着急,看上去在厂里东游西逛,还生了一场重病。有一天,“黄歪子”到我家敲窗户,说要给我送上两个猪肘子,眼睛里依旧充满血丝。 我笑着给他讲厂里优化组合的必要性,叫他可以参加培训学习再上岗,要么也可以选个 第二职业,不管怎么选择,厂里都给予支持。 不久,“黄歪子”自己谋起了第二职业,开着长安面包给人拉货,他热情周到,起 早带晚无所谓,他干得很起劲。熟悉他的人喊起了“黄老板”。现在他的生活很好,全 家安居乐业。 以诚待人,即便有人半夜敲家门,我也心不慌,因为从没有昧着良心做过事。
【案例二】
小别墅被查
1993 年,是反腐败风声较紧的时期。 一天,县委书记接到一封人民来信,说我在东山镇建造一座两层楼的“小别墅”, 认为我这是利用职权搞贪污腐败。那个时候风传有个不成文的“杠杠”:两千元立案, 五千元抓人,一万元判实刑,只要是党员干部,谁被“杠”住了,一律严惩不贷。在县 城建一座别墅,还怕找不到我两千元的问题吗?县委书记迅速作出布置,让纪委、检察院、 公安局联合调查,最后又交给他们拍板查处。 检查结果出来了,建房证等手续齐全,合法合规;建造总价明确,有正规合同,货 款已全部付清;装修费用是金箔厂下属单位负责装修垫付的,但我打了欠条,明确很短 的期限内归还。应该说没有任何违规违法的地方。这封匿名信最后也不了了之,没有掀 起什么风浪。 我做人做事一直有“七个底线”,所以我三“不慌”。我为自己设立的这“七个底线”: 一是什么话都可以说,反党的话不说;二是什么事都可以做,违法犯罪的事不做;三是 什么钱都可以赚,来路不明的钱不赚;四是什么想法都可以有,损人利己的想法不可有; 五是什么主意都可以出,奸诈主意不能出;六是什么关系都可以处,拉帮结派的关系不处; 七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违反原则的事不商量。 这些做人的底线,我一直以来都坚决做到,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所以就 算是遇到半路车拦,我心里也不会慌。
【案例三】
“七大臣”上书
1985 年年初,少数人不理解我提出的改革创新思路,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中有 七人联名上书县委,状告“江宝全搞改革是瞎搞,是挖社会主义墙脚”,意在弹劾以我 为首的领导班子。 塑印车间陈毕峰第一个参与改革承包,因此而被抓入狱。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力 排众议,继续鼓励全厂干部职工:“大胆干,干出问题是我的,干出成绩是你们的!” 同时千方百计、冒着风险把陈毕峰从狱中保释回厂,大力鼓舞了改革士气。 写匿名信的人,任何时候都会有,这需要我们始终有正确的方向和言行,才能遇而 不慌,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