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 8 月 18 日,我以金箔集团名义向县委、县政府正式呈交一份报告, 要求在河定桥圆盘处或东山镇入口处,资助承建一座以谢安“东山再起”为模型 的大型贴金雕塑。事隔多年,此事一直搁浅,石沉大海。人们只能在竹山路与水 上公园见到两个不伦不类的靓女雕塑,其他什么感觉也没有。
江宁县历史悠悠,人杰地灵,可塑、可写、可歌、可书、可画的人与事很多。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谢安的“东山再起”了。“东山再起”寓意深、内容广, 可反映“东山再起”典故的来历,可成功塑造“江宁开发区”的成就,可反映江 宁的独特性,真是太妙了。然而,“打鱼的不急,背篓的急”,有何用?
我急于搞“东山再起”的雕塑也没有特别的“意图”。只是想为江宁县做点工 作而已。作为江宁一名肯干事的干部,一名江宁县水土培育成长起来的干部,急 切想为江宁出一点主意,做一点工作。
当然,我们作为企业,从“在山报主”的立场出发,也有一点小小要求:在 雕塑周围,搞几块小小的广告牌,落款也是金箔集团。这点要求应该也没什么不 合理。
雕塑能代表一个城市的特征。有眼光的政府官员没有一个不肯搞城市雕塑的。 江宁县东山镇有圆盘好几个,如果都用心建盖几座像模像样的雕塑,必将给江宁 带来光彩,也可能带来更好的效益。
由于政府经费不足,单靠政府搞城市雕塑可能有些困难,借助企业力量无疑 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1996 年 9 月 2 日)
注:江宁县于 2001 年撤县改区,纳入南京主城区。如今,江宁县城的路口、街头,已经竖立起七、 八处雕塑,大多寓以“扬帆”、“托起明天的太阳”等新兴城市的共性。然而,并没有文中提到的最具代表 性的“东山再起”,也没有接受金箔集团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