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到一位市人大代表透露,在市人大代表集中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 (草案)时,有位市人大代表突然唱起了责难调:“我不想听到报告中讲到的政府 创造了多少辉煌业绩,建了多少座楼,修了多少条路,架了多少坐桥,我想问问 我们的政府现在共欠了多少债?这些债谁来还?怎么还?”
听到这位代表的言语,我突然眼睛发亮。我也当了很多年地方这个代表那 个代表的,却从来也没有敢朝责问政府这个方面想问题,一般情况下,发言中顶 多有“建议政府”方面的问题。这位代表的勇气直令我敬佩,所以写了这篇奇谈 怪论。
敢问政府欠了多少债?这个问题提得实在太重要了!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这句话,仿佛是一付清醒剂,能使我们的许多政府要员从“昏昏然”、“飘飘然” 中清醒过来。这句话仿佛一剂强心针,能使我们的许多政府高管们从“危险地带” 获得新生。

大概是改革开放后中期起始吧,社会上有我这样一句话到处流传:会当领导 抓城建,成绩功劳看得见;不会当领导抓生产,抓得老百姓直造反。在这个倾向 下,全国各地从上到下,从首都到乡镇,各级主要领导基本上都将主要精力放在 城建上:架桥铺路、建楼造景,摊子越铺越大、楼房越盖越高、道路越修越宽。 记得我所在区的一条市政大道近七八年几乎挖了修、修了挖,从没停过,老百姓 怨声载道。
大量的城建,城市确实美了、绿了、亮了,同时花了大量的钱。这些钱哪里 来?一些政府采取了如下方法:一是从卖地中来。在那“全民都搞房地产”时代, 省、市、县、镇四级政府都有权卖地租地,城建与政府高消费所需资金基本一年 套一年,都能“年难过年年过”,还能支撑。二是贷款。不知啥时在职官员悟出了 一个道理:“反正花钱是我,还钱不是我,只要能贷到款,就想方设法贷。”结果, 一些干部胆子越大,以能贷到款为荣耀,甚至到了失控、失调的地步。历任在职 领导都贷,每年还不了,银行也不怕,反正都是政府平台,怕什么?只要政府财 政担保,贷多少没问题。还不了怎么办?每年利息累计起来再转成贷款。当政干 部也不怕,反正为了“公家”办好事,为“人民服务”不会错,无论欠多少债, 用不着自己掏腰包,怕什么?
谁知,2011 年是各级政府官员最犯难的一年。中央政府下死令,严格卖土地, 断绝了地方干部的“土地财政”。打压房地产,锐减了“地方的税收大头”,严挖 政府担保贷款,使地方政府官员无计可施。大量的债务危机一下子暴露出来,地 方官员如热锅上的蚂蚁,到期的债务无力债还,没有办法,只好一方面加大税收, 使企业的税赋重上加重,另一方面以高利息集资,使各地政府的债务过得了今年, 过不了明年。本人预计到了明年,银行的“高效益”喜讯将逐步被“难帐、死帐” 替代与此同时,一大批“抓城建”神气活现的关键人物,将在“退潮以后见礁滩” 中,跑的跑、逃的逃、溜的溜、抓的抓。
到这个重要时期,人大代表查问政府欠债,我认为责无旁贷。中国有句古话: “亡羊补牢”。我认为现在的各级政府应当汲取“亡羊补牢”向我们启示的教训, 当即立断、悬殊勒马、回头是岸。这个岸,就是我们古人教导我们的:“看菜吃饭、量布裁衣”,一切量力而行,不可劳命伤财,害人害己害后代。
我赞美那位人大代表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负责精神。敢问政府欠了 多少债!当每个任职官员都注意“当家理财”时,这个国家就兴旺了!
(2012 年 1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