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自 序

这本《奇谈怪论集》是我关于言论方面的第三本集子。

第一本集子叫《边干边吹集》(1994 年出版),第二本叫《信口开河集》 (2000 年出版),这些书名都不太高雅,这次为什么又叫怪论集?怪论,我的理解 就是超出常人常说的一些言论而已。因为怪言怪语,无法上大雅之堂,所以干脆 就依顺序再给它一个不雅的书名,叫怪论集吧。

实话实说,别看我在中国从事企业工作已五十年,担任地方一个小企业“一 把手”已经三十多年,虽然也当选过地方这个“代表”那个“会长”什么的,还 曾戴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授带什么的,但是我自己仍然很清楚,很多重要重大场 合,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因此,我的许多感慨、许多意见、许多牢骚、许多真心话、许多经验之谈, 没有办法摆上“台面”,只能私下“瞎讲瞎说”、“乱写乱画”了,时间一长,“积 沙成塔”、“滴水成渠”,这才形成今天的这本集子。

按理说,象我这样长期从事企业的“家伙”,从来没进入过政府政权部门的 “优秀党员”,虽然一度时间也曾在相关机构挂了几年“处级”身份,但我从没有 享受过任何“政治待遇”,从没有担任过任何政府部门“一官半职”。因此,我完 全应该埋头做企业、跑市场、谈生意;完全应该“不声不响”做人;完全应该 “不理朝政”、“井水不犯河水”,做我的“企业家”多好?可是我偏偏做得“不尽人意”,我常常“义愤填膺”地发表“檄文”,“感慨万千”地发表“高论”,“没上 没下”地发表“意见”,“激情满怀”地发表“胡言乱语”。我的这些“奇谈怪论”, 曾经令很多人眼发亮、脑清爽,受到很多部门单位赞誉为“先进的政治思想工作 者”、“创业楷模”。当然,也曾经令很多人“头痛心烦”,更有甚者,认为我坏就 坏在这张嘴巴上。

然而,任何人包括我在内,随嘴说说别人总是最容易的,落到自己头上就犯 呆了。看看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些穷光蛋一夜变成“亿万富翁”的“潇洒今天”,可 是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苦难的昨天”和更有“忧愁的明天”呢?多数人经常见到 我们“吃喝玩乐”的“欢喜笑脸”,可是有多少人记得我们这些人内心世界里“心 酸泪”的另一面呢?如果有人硬讲我的这些“奇谈怪论”为“瞎讲瞎说”,那么我 请问:阶级斗争时代如果谁说了一句错话,都可能打成反革命,杀头坐牢,而我 为什么“安然无恙”而没说一句“错话”呢?那个时代我为什么能谨言慎行呢? 因为那时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国家大事、企业大事用不着我烦、用不着我说。现 在我为什么非要“胡言乱语”呢?因为我是一位厂长经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 一言明之:一切的一切,都是特定环境里面的特定需要。

我有一句有名的“奇谈怪论”,就是关于“激励”的一句话:关键的时候, 关键的欲望给他满足,就是激励。我的所有“奇谈怪论”中,基本上都是属于关 键的时候、关键的需要,而“喷发”出来的“需要”而已,都是被“激励”出来 的“战果”。可以说,身为一个“想干事、肯干事”的企业老总,有些“怪论” 完全是时代形势要我说的;有些“怪论”是环境逼我说的;有些“怪论”是别人 叫我说的;有些“怪论”是我必须要对别人说的。“怪论”有时是张“申诉状”, 说出来可以免责减刑;“怪论”有时是个进军号,说出来可以指挥自己和部下向 前冲;“怪论”有时也是就职演说,说出来可以表白自己的“行动纲领”;“怪论” 有时也是一把匕首,说出来可以近距离短时间解决战斗。因此,本人希望过去曾 经听过、看过、议过、评过我的“奇谈怪论”者,统统“一笑了之”吧,今天的 这本“奇谈怪论”集,算是一个句号了。如今我已年近古稀之年,寿命也有限 了,我的“怪论”生涯也基本结束了,今后即使有,也出不了其他怪论集子啦!

因此,希望各位看到这本集子时,就等于看看老照片,尽量多关心吧,不管它多 稚嫩、多土气。再说,各位不笑笑而已,又能怎样呢?

有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当我回过头来看看,发现有无 数“循规蹈矩”的人已经离开了舞台,而我仍在这里“趾高气扬”的时候,无数 昔日与我一同生存成长的企业,已经不复存在,而我领导的企业还在这里“苦苦 挣扎”的时候,我也暗自庆幸:是奇谈怪论伴随着我一路风雨一路歌。奇谈怪论, 奏响了我清醒不醉的凯歌!

不过,今天当我回过头来整理编辑近三十年的这些“奇谈怪论”时,发现这 些“货色”也不全是“糟粕”,虽然其中有许多“调侃”、“幽默”之类,但也还有 不少是“精华”。例如我 80 年代初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思路决定出路” 等言论,后来竟流传全国,虽然没申请专利无人保护,但整个社会流传的毕竟比 我说的迟多了;我针对中国市场经济混乱特点阐述的“鱼塘理论”,曾经被中国 经济理论界认可;我针对中国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无休止争论的“厂长大书记 大”,创造了“爹妈理论”后,社会上很少有再争论的了;我的关于“激励企业家 待遇”的“鸡蛋理论”,被某“新闻大家媒体”编为“内参”,而且国家后来一系 列“工资协商制”、“年薪制”纷纷出台,虽然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功能显威”, 但也属于重要的“民间言论”;我 1987 年提出的办好一个企业“三个一”:一个 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套好方法,1999 年国家领导人在搞活东北重工业座谈会 上引用了相同的话,这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今天仍会有用;我 90 年 代中期总结过的人生就是“六个字”:如何看、如何干,2011 年中央政治局也曾 提到,我的这句“奇谈怪论”也算符合中央精神吧?还有,我所在的县区政府所 在地 90 年代早期不准有三轮车,我跑到北京天安门在长安街上乘着三轮车照了张 照片,回来写了篇文章,说首都都可以有三轮,我们小县城为何不能有?后来江 宁就遍地都有了三轮车的营生。除此之外,我的关于中国房地产畸形发展的言论, 关于中国环境治理的言论,关于中国矿产资源乱开采的言论,与党中央和国家的 精神竟然都是“不谋而合”。因为有这些看似巧合的一致想法,作为我来说,还能 不感到欣慰吗?

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这本“奇谈怪论集”如今已经过时了。书中所有的 “言论”,现在人人都“耳熟能详”了。它既没有黄金珠宝那样珍贵,也没有土地 房产那样值钱,更不如名家伟人字画那样值得收藏。如果哪位得到这本集子,就 算送给你的一份小礼物吧。俗话说得好:“礼轻情意重”,我为朋友的心意可不小 也不轻啊。我祈愿:在我某天上“天堂”以后,这本集子里面的一些“言论”还 能留在这个世上,虽然不必像孔夫子的《论语》一样千古流传,但我的这些“怪 论”流传三五年总可以吧?因为,这都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献丑了!朋友们。

江宝全 

写于 2011 年 11 月 2 日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