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上金山

第七章:惹“事”生非(5、兰妈妈的“绯闻”)

2016年01月04日
01.04

2016

>2016年01月04日

3387

3387
分享至

金字招牌开发的成功,使何大福尝到了甜头。

记得八十年代他在一所大学上现代化管理进修课的时候,一位老师对他们说:“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从开发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到衰退期。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才有永葆青春的生命力。开发新产品就象我们吃金陵咸水鸭一样,嘴里吃着第一块,筷子上夹着第二块,眼睛看着第三块,脑子里想着第四块。老师的教导,使何大福对新品开发十分重视。

封建王朝皇帝穿的龙袍,上面有刺绣的龙凤图案,这里面也与金箔有关。原来,这刺绣用的金丝线、银丝线,都是用真金箔、银箔制作出来的。制线艺人将纯金箔贴在一种特殊的纸张上,然后裁成一条一条连接起来,艺人们用土制的捻线机,捻成一根根金丝线、银丝线,这些金银线就送到织云锦工人那儿做成云锦布,再供龙袍加工厂制作成龙袍。这制作金银线的工艺,也是金陵传统工艺的一朵奇葩。金陵金箔厂许多老艺人都懂得这门技术。后来因为解放后不需要再制作龙袍了,这项工艺也几乎绝迹了。

谁知,这改革开放,使中国百业俱兴。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烟草业发展神速,而且与国际接轨,包装也朝着中高档方面转变。这中高档香烟外包装有一条拆封线,中国老百姓习惯称带“金”的拆封线叫“金拉线”。有了这根线,外面包着塑料底的香烟,一拉就开了,非常方便。可是,这种金拉线,当时中国还没有哪家能生产,全部依赖进口,每吨价格要12万元,非常昂贵,而且非常紧缺,为此常常耽误生产。

记不清是什么人曾经听说过,金陵金箔厂历史上生产过金银线,不知能不能生产金拉线?于是香烟厂的人找上门来,想买。结果一调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个信息却让何大福与技术副厂长魏建精神为之一振。生产金银线,龙袍现在是不生产了;可生产金拉线,现在却是最佳时机,中国还没有。他们一调查,全国有140多家烟厂,每年需要金拉线2000多吨,外国人卖十二万,我们卖一半,也不得了。

何大福决定上这个项目。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技术副厂长魏建。在一无图纸,二无技术,三无样机的情况下,他们要研发一条生产香烟金拉线机械谈何容易。魏建带领几名工程技术人员,调研了纺织企业的卷纱制作工艺,调研了塑料金银线的卷绕制作工艺,确定了“攻关”的思路。那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国外金拉线生产工艺状况,到国外考察又象登天一样难,只有信奉共产党的老传统:“自力更生,土法上马”。金拉线生产的最大难关是,0.22—0.25MM宽的金拉线是扁平的,与纺纱、塑料金银线的圆型不同,卷绕起来要一层一层堆排整齐,这个技术难点使魏建他们的攻关小组琢磨了将近一年。最后他们研制出一种象电影胶卷似的卷绕系统,采用直线电机控制张力,用医院手术用的手术刀替代切刀,基本解决了能够生产卷烟金拉线的主要技术难题。当何大福、魏建他们带着几卷自己生产的金拉线到云南昆明卷烟厂征询意见时,云南烟草界负责技术、供应的专业人员眼睛为之一亮:我们中国人能生产金拉线了!消息传到了昆明烟厂厂长那儿,厂长也为之振奋,亲自接见并宴请了何大福他们。那次仅仅是征询意见,何大福就接到了近200吨订货单。何大福请财务副厂长俞芳计算了一下:每吨金拉线成本只要一万元多一点,销售价格每吨六万多,每吨能赚近五万元。二百吨如果能够完成的话,金箔厂光这一项就能创利润上千万元!对当时来讲这可是天文数字,对这个“手工小作坊”起家的小企业来说,犹如发了一笔天大的横财!

然而,“土灶”设备哪能与“洋货”相比。金箔厂生产的金拉线拿到卷烟机上一试,毛病就来了。“洋货”金拉线往卷烟机上一架,畅通无阻;“金陵”金拉线往上一架,经常卡壳,裁切有锯齿,接头不服贴,卷绕不整齐,各家试用的结果:暂不使用,待质量提高再定。

“三坚”精神(即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拨),是何大福人生道路上所遵循的准则之一。他亲自与魏建一起带领六、七名攻关人员,包括高级工程师申怀忠、朴齐勇在内,坚持夜以继日攻关。针对烟厂反映的“毛病”,逐一加以整理,逐一讨论出攻克方案,连续生产出第五代“金拉线”产品,终于使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那时,整个烟草界卷烟包装材料全部依赖进口,一是价格贵,二是供应不上。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国内有替代品,另一方面又认为国内替代品质量不过关。处在这样“矛盾”之中的当儿,如何将“金拉线”推广到各个烟厂使用?何大福意识到光大锅饭式宣传还不行,必须选派一批得力的外交家直接到烟厂去做“推销”工作,一边听取意见,搜集资料,一边去做工作,恳求他们使用“金陵牌拉线”。

在金箔厂几百名“半边天”中,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叫李兰英。刚刚三十出头,在她身上已显露出一种非常成熟的美,她能歌善舞,一曲“美酒加咖啡”,唱得许多男人心旷神怡;一曲“粉红色的回忆”小拉,跳得许多舞伴都情不自禁大声称好。她为人落落大方,很有口才,遇到外交场合,她不仅不拘束,反而“无话找话讲”,使场面从不冷场。她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她的脸上时常流露出温雅的神情,尤其是她说话的声音,让人想起在阳光下晒得成熟的广东芝麻香蕉,未曾吃到心里就有一种满口软糯和香甜。李兰英的这种性格,主要是哥哥带出来的。她哥哥是大队书记,父亲早亡,李兰英从小跟着哥哥到处转,见多识广,久而久之,练出来了。由于她天生丽质,胸挺得饱饱的,皮肤雪白粉嫩,多少追求者都“望洋兴叹”,只有“老同学”庞家声最后“抱得佳人归”。七十年代末期,金箔厂从龙泉搬迁到东山,征了李兰英村上的土地,李兰英便一同进了厂,一直在生产车间当名普通工人。但是,“是金子早晚会发光”。何大福到金箔厂任职后,李兰英不断“显山露水”,工会搞活动,她上台跳啊唱的,分外出众;厂里开群众大会,她四处张罗,象个干部似的;职工会餐,她会主动到何大福“干部桌”上敬酒闹趣;厂里一些光棍汉婚姻大事,她会主动出来“牵线搭桥”。何大福逐步加深了对她的印象,脑海里一直记住李兰英这个名字,这回厂里需要一批“外交家”,其中也打算抽调几名“女将”。何大福亲自点兵点将,李兰英便成了金箔厂第一位“女外交官”。

李兰英第一次从事的“外交”工作就是直奔大上海搞推销。何大福带着她,开始了“金拉线”销售的外交生涯。

在上海烟厂供应部接待室里,李兰英发挥她“一次熟”的擅长,竟然将上海烟厂供应部、技术部和生产部的人员说得笑逐眼开,不仅同意她带的样品下车间试机,而且一条一条写出意见,最后还出了一个意见:能用,但尚需改进。

经过一番质量改进,金陵金箔厂生产的“金陵”牌拉线终于试机成功,工艺质量完全达到了进口水平。很快,“中华”金拉线的专用生产权为金陵金箔厂拥有。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有些烟厂多年的疑虑消失了。“金陵”牌金拉线成了全国烟草界名声鹊起的品牌。

几年里,在李兰英不倦地奔波下,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烟厂信赖“金陵牌”金拉线。一根拉线把金陵金箔厂和全国各大烟厂的情缘串在一起,紧密相连。

十个春秋过去了。李兰英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地奔波在一家家卷烟厂之间。每年她一个人都为厂里销售金拉线近百吨,实现产值六百万元,是金箔厂金拉线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

有人说,李兰英做生意全凭她俏丽的容貌。是的,她搞销售,姿色和气质是起了一定作用。曾几何时,全国烟厂大部分供应部负责人只要是男的,都成了她的“公关对象”,酒宴舞会上,也有些好色之徒会乘机摸摸她的大腿,捏捏她手心,只要是不过份,她都会巧妙躲过“骚扰”,使场面没有尴尬。但是,李兰英销售拉线,更多的则是真诚和信誉,一种让用户回避不了的诚意。

1993年5月29日,李兰英脑后长了一个良性肿瘤刚动完手术第二天,正当她陷于剧烈的肉体痛苦的时候,一些对手搞不法竞争,竟以匿名信向她发起进攻,诬陷她靠出卖色相拿得业务,匿名信写到了烟厂纪委。一时间,流言几乎要淹没她。难言的精神压力使她喘不过气来。她不明白,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堂堂正正的竞争,为什么会被蒙上污秽的光彩?

这一天,烟厂急需送货。

“我要出院。”她摸摸脑后刚拆线两天的刀疤,拎着行李一溜烟地逃回了家。

她带着车,拖着拉线,亲自为杭州烟厂送货。爱人放心不下,执意陪她同往。

偏偏祸不单行,一阵剧烈的震荡使她蒙了,当她甩甩头强睁开眼看到眼前的情景时,她震惊了。一起不幸的撞车事故被她赶上了,爱人被撞得不省人事,自己的刀疤象小孩嘴似的又张开了。她心中的酸、甜、苦、痛,一齐涌上来了:“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

她重复着这句话,流泪和流血流在了一起。

然而,一种强烈的信誉感和责任心,促使她擦掉眼泪,忘掉自己的委曲。等不及交通事故的处理,她随手叫了一辆出租车,卸装上拉线,直奔到杭州烟厂。

走在平坦的路上,可步伐却不能放快,衣衫被渗出的鲜血染红,苍白的脸上强打起笑容:“对不起,看下我的货吧!”

当杭州烟厂几位供应部同志得知李兰英这个情况后,在场的人无不被这一幕强烈的镜头所感动,供应部方部长盯着李兰英足有十分钟:

“我活了五十几年从未见过你这种人,不要命啦?快先上医院吧!”

作为一个企业的“外交家”,她却是合格的,她是优秀的。

但是,作为一个妻子、母亲,她是不称职的。她的女儿在日记中这样批评她:“我爱我的妈妈,但我更恨她,她让我多少次趴在桌上一睡就是一夜,她从来没有按时给我买过一个生日蛋糕,我结婚、我生娃,她都不在场……”

但是,女儿将来会懂得:妈妈不仅仅属于自己,她更属于金箔人,她有她的追求和她的目标,更有她的事业。

虽然这李兰英干得出色、成绩斐然,可厂里厂外,不公的非议却很多。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聘用外交家也算“新鲜事”,金箔厂更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讲何大福的人便添油加醋、五花八门。有人说,“这何大福现在大功告成,开始享受了,出门不带女人不行了”;有人说:“这么大金箔厂就李兰英能干?还不是何大福看上了,跑业务是次要的,陪他何大福才是主要的”;还有的人甚至说:“你看,这李兰英丈夫生病,女儿结婚生娃,她都不陪着照料,却陪着何大福出去游山玩水了,现在李兰英哪有心思关心家庭啊?”;更有甚者,竟跑到何大福老婆面前,轻声嘀咕:“你要对李兰英注意点啊,她已把你家丈夫转晕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一次偏巧和李兰英一道出差。从西安回金陵的火车上,何大福的肾结石突然发作,激烈疼痛,额头汗珠从脸上滚滚而下,何大福用拳头到处捶打卧铺墙壁和床板都无济于事。这是何大福的老毛病,已有十多年的“发病史”。开始不懂,每年都发一次,后来医生告诫他要多喝水、多运动。他遵医嘱发作少了许多,有时几年不发。这次忙于四处推销金拉线,他喝水没规律了,没想到这次在火车上发作了。在火车上广播里喊了半天,也没找着医生。何大福也毫无办法,只打算忍着剧痛熬到金陵再说。没想到这疼痛越来越厉害,何大福脸煞白,浑身汗透了。这时,李兰英对何大福说:“我丈夫也有这个毛病,每次发作,我用热水毛巾帮他敷一敷就好多了。我来帮你敷敷吧。”何大福摆摆手,说不。但在场的人看到何大福痛苦的样子,互相望一望,决定强行给何大福进行热敷。原来,这肾结石疼痛,痛感主要表现在背后两边下半段腰部,前面在尿道上面的腹部。李兰英生性泼辣、眼尖手快。她指派一名男同志从车箱开水处打了半拖把桶热水,然后将毛巾搓热,半干半湿时,掀起何大福背部衣服,一把敷了上去,何大福立即感到热辣辣的,烫得果然舒服一点。等一块毛巾稍微冷却一点,接着第二块热毛巾把子又敷了上去,连续四次,何大福哼声小了一点。等后面热敷一阵,李兰英又“指示”何大福仰过身来,准备用热毛巾把子敷正面下身,当毛巾把子快伸到下面的时候,李兰英愣了一下。过去,她只为丈夫敷过,那尿道部分无所谓,可今天是为何厂长敷,她施展不开,脑中有些胆怯。她想叫站在旁边的两个男人敷,可她又不放心。但仅仅是瞬间,她就想好了:怕什么,何厂长都疼得这个样子了,还顾得了那么多胡思乱想?救人要紧,都是结过婚的人了,谁稀罕那个屌东西?于是,她喊了一声:何厂长,我沾你光了!说时迟,那时快,李兰英迅速解开何大福的皮带扣,松了松裤子,并将外裤往下扒了扒,一个热毛巾把子从何大福的松紧裤头里面往下腹敷了过去。一次两次,热毛巾可能每次都碰到何大福的“命根子”,李兰英全然不顾……

大概热胀冷缩原理起了作用吧,加上喝了很多杯温开水,半小时后,何大福的“肾结石”疼痛缓解了,直至最后疼感消失了。从火车上要来一些消炎药,回到厂里,何大福连医院门都没进。

李兰英火车上救助何大福肾结石的故事,成为何大福一生中难忘的事情。可是,回到厂里味道就变了。有人说:“他们俩如果没那么回事,李兰英敢碰何厂长的下身吗?”“我们都无所谓啊,李兰英的丈夫这顶绿帽子可要永远背下去了啊!”“要是我啊,这样的老婆要她干什么啊?心又不对着他。”

李兰英丈夫哪受得了这个激。没几天,他就真的找到了厂里,吵闹着说:“你们再要叫她往外跑业务,我就和你们拼命,她都没有这个家了,丈夫、小孩都抛弃不管了,这个家还有什么意思?!”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绯闻越传越甚,一直传到了上面。

工交党委书记王长江亲自打电话给何大福:“何厂长啊,外面反映你听到了没有啊?你可要注意点,你是厂长,可不要做破坏别人家庭的事啊!”

就在那一天,何大福召开了车间主任以上干部会,他在会上陈述了火车上肾结石发病的经过,最后他大声说:“有些人谈工作无精打采,谈隐私眉飞色舞,这都是坏习气。在国外讲别人隐私的人是最不道德的,也是被别人最看不起的。其实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大不了?很多人不知道外交场合,有一个女士参加效果大不一样。今后在我们厂这样的事要看成是正常现象。当一名企业领导人是不容易的,我们常年为企业呕心呖血,在外东奔西跑,时常还要受到这种不应有的指责和恶语中伤,大家想想这公正吗?作为我们男人,可能还会好些,可是作为李兰英这样一班女的,她们为企业牺牲了那么多,我们有人还要诬陷她、丑化她,这样应该吗?!”

分明是一次人道主义的病痛救援,却被说成是男女私情;分明是一次同志间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被说成是风流韵事。对于李兰英来说,真是太委曲她了。

就在这一年,何大福为李兰英写了一首《兰妈妈》,并请人谱了曲,叫人在职工大会上演唱,感动得许多人当场流泪。歌词全文如下:

 

敬爱的兰妈妈,你能快点回来吗?

我的爸爸他突然住院啦!

在昏睡中他反复叫喊着你的名字。

我知道,你是市场部经理,

业务第一,责任重大,长年在外不回家;

我理解,你一心扑在工作上,

企业第一,家庭第二,很少顾到这个家。

可是,现在爸爸住院啦,

我的照应再好能超过你吗!

我的关心再多能满足他吗?!

敬爱的兰妈妈呀,你快点回来吧!

 

敬爱的兰妈妈,你能快点回来吗?

明天就是我结婚的日子啦!

在兴奋中我始终想看到你的身影。

我知道,你是市场部经理,

业务第一,责任重大,长年在外不回家,

我理解,你一心扑在工作上,

企业第一,家庭第二,很少顾到这个家。

可是,现在是我要结婚啦!

神圣的婚礼殿堂能够少了你吗?

叩拜双方父母时能够没有你吗?

敬爱的兰妈妈呀,你快点回来吧!

 

敬爱的兰妈妈,你能快点回来吗?

我的肚子疼痛估计要生娃娃啦!

在难受中我多么希望你能在我的身旁。

我知道,你是市场部经理,

业务第一,责任重大,长年在外不回家,

我理解,你一心扑在工作上,

企业第一,家庭第二,很少顾到这个家。

可是,现在我要生娃娃啦!

我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就是想见兰妈妈,

女儿生娃外甥出世外婆不在别人不骂吗?

敬爱的兰妈妈呀,你快点回来吧!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