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上金山

第五章:登高远望(3、他想承包昆仑山)

2016年01月05日
01.05

2016

>2016年01月05日

3583

3583
分享至

在中国四川的万县,曾经冒出来一个改革开放早期的风云人物,叫牟其中。

牟其中传奇的经历、超人的思维,对何大福“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有个专门刊登经济类的报纸,叫《经济日报》,经济日报有个有名的大记者,叫宋青。因为宣传的关系,何大福很早就认识了这位大记者。一次,宋青路过金陵,顺带了一本书,书名就叫《牟其中传奇》,作者就是宋青。

“你怎么认识牟其中的?”何大福对改革风云人物个个崇拜,对牟其中更加迷信。

“我是在牢房里认识他的。”宋青向何大福讲起了如何认识牟其中的经过。

这牟其中是四川万县人,本是中国首都一所著名大学政治系毕业生,文革开始,毕业了没地方分配,于是他无所事事,干起了一件离经叛道的行当: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维观点对照毛泽东主席的著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他竟然发现了毛泽东著作中许多地方与马克思、列宁论述相违悖,于是他对毛泽东的著作用红笔黑笔左一道右一道打了许多XX,并且注明错在什么地方。在那毛泽东是“神”的年代,牟其中很快被揪出来,逮捕进牢,最后被叛了死刑,罪名是现行反革命。还没得来及枪毙,“四人帮”垮台了,枪毙牟其中的事被拖了下来。宋青从新疆建设兵团上了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经济日报》工作。本来他是重点搞经济报道的,可宋青对新闻人物感兴趣。中国改革开放早期风云人物他都采访过。听说牟其中的事后,他就直奔四川万县监狱,费了很多周折才见到牟其中,并且带出一封牟其中申诉信,又设法转交到胡耀邦那儿。胡耀邦批示后,牟其中这才重见天日。

打那以后,宋青与牟其中便成了朋友,常有来往。

谁知,这牟其中天生不安分。1981年他从牢房出来后,那时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启动期,牟其中立即在万县成立了一个小经营部,名字叫“南德经营部”,寓意是改革机遇难得。

经营部做买卖需要资本,牟其中没有钱。他用特殊的脑袋瓜做了一笔特殊的买卖,竟然使他“立地成佛”。上海有一个钟表厂,生产的“三五”牌闹钟市场上一直奇缺。而四川万县的一家闹钟厂生产的闹钟一直滞销。于是他带着这家厂的闹钟样品找到上海钟表厂,说,你们的闹钟不够销,我这里的闹钟质量也很好,是不是贴上你们的牌子,由你们销,你们从中多赚些钱,我落点手续费。对方满口签应。然后他又跑到四川万县这家闹钟厂,说,你们滞销的闹钟我全部包销,能不能便宜点,让我赚点差价?对方满口答应,但提出要现钱才能发货。牟其中又到上海提出能否先付预付款?对方说见到货才能付款,这下为难了牟其中。但是他很快又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回他先跑到万县闹钟厂,说,这样吧,买方不见棺材不掉泪,你们先将货运到托运站,办好单子,暂不托运,等我将钱给你们拿回来,你们再发货,这不放心吗?对方答应了。牟其中抓着万县托运站的发货单,连夜赶到上海厂,说,对方货已发出,这下你们放心了吧?是不是给我点预付款,等货全部到了,你们再给我剩余款。上海厂也照办了。他拿着预付款汇款单再连夜赶到万县厂,给他们预付款单子,催促立即发货。这笔买卖终于做成了。牟其中从中赚了一笔。

“太精彩了!”何大福听得入迷入神。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国外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惜当时内地改革开放还没展开,牟其中被当作皮包公司,投机倒把,又被抓了一年才放出来。”宋青叹息地说。

“真是活倒霉!”何大福不平。

“出来以后,牟其中就干脆北上京城,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南德公司,干起了更大的买卖:倒卖飞机”。宋青接着说。

“哦,这事我们知道,报纸都登了!”何大福说。

中国推行全方位改革开放以后,各方面都在兴起。航空运输业也迅速发展。可是中国国力一时不够强,还买不起多少飞机。一天,牟其中找到西南航空公司,说,你们买不起飞机,但不能租飞机吗?我设法帮你们从国外租几架飞机来,行吗?西航经请示说可以。于是,牟其中跑到苏联,对苏联飞机制造公司说,你们的F28运输机卖不掉,我们来搞以物易物换飞机行吗?飞机制造公司说可以。于是他又跑到国内主管飞机进出口批准部门疏通关系,阐述以物易物的利益好处,获得了批准。那时,苏联国内动荡不稳,轻工产品、食品都紧缺。牟其中迅速跑到国内那些在销售不畅的的罐头食品和轻工产品,对他们说,我帮你们销到国外去,创外汇,但货款要分期付,厂方满口答应。于是,牟其中在以物易物换飞机中,通过延缓支付货款的方式,将从苏联购回来的四架飞机,全部租给了西南航空,每月收取的租金,分别偿还飞机和食品、轻工产品欠款,牟其中从中赚取了很大的差价。

这些在当时听起来都是天方夜谭的神话,被牟其中运作得是那么成功!让全中国都轰动,更让何大福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牟其中身上,何大福学到了很多精髓。

第一,牟其中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从牟其中的事迹里,他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竟然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空间和前景,让伟大的祖国无数被长期压抑的人才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创造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奇迹!只要他何大福努力学习、努力拼搏,他照样能创出奇迹。何大福后来在金箔厂经营企业中,看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基本是站在很高的角度,失态、失控、失误得很少。何大福自己还总结出非常有名的“六字经”,即对一切问题都来个“如何看、如何干。”何大福解释道:“如何看,就是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研究世界,解释世界;而如何干,则是建设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

第二,牟其中使他的思维更加活跃。他深信牟其中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之中的哲理。牟其中的超人思维使何大福的思维方式有了质的飞跃。何大福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思维理论”,都得益于牟其中的“大胆设想、科学验证”。何大福创造的“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系列土理论,曾经影响过两代人。何大福曾经撰写过一篇文章,叫《企业家也需要畅想》,被许多报刊登载。文章内容摘录部分如下:

提起企业家,人们通常把他们看成是一群成天忙忙碌碌地与市场、产品打交道的人,是一群精于计算经济利益、讲求实际的人,这当然没有错。但却常常忽略了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另一种重要素质:富于想象。这一点,我是从担任金陵金箔厂领导以后的实践中体会到的。

1983年我刚来这个厂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年产值仅175万元、内外债却达190万元的亏损企业,厂房鸟笼式、生产作坊式、工艺传统式,打金箔工人坐的是小板凳、垫的是小砖头、烘开子用的是火坑、烧的是煤基……看到此情此景,我十分感慨:江宁金箔,你能使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微金光灿烂,能使故宫的金銮殿金碧辉煌,能使雍和宫的大佛金彩四溢,为什么制造你的厂家却一点也不辉煌,显得那么陈旧、灰暗、衰败?我寻思,那是因为金箔太辉煌了,以致于我们的思想在这“辉煌”的笼罩之下走不出来,眼睛只盯着金箔,心里只想着金箔,于是只好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当务之急是走出历史的辉煌,把思路打开。此后,我率领着全体金箔人不断开发新产品,始终在不断地“畅想”。

在这篇文章里,何大福说:畅想,贵在一个“畅”字。许多时候,我们也不是不想,而是想而不畅,总觉得思维的河床被什么东西淤塞住了。这“淤塞”物不是别的,正是毛泽东所说的“现状和习惯”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得紧紧的。越是历史悠久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这种束缚尤其牢固。畅想,就是要打破束缚想问题,畅想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

在这篇文章里,何大福说:畅想,就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都是联想之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常规想问题,切忌僵化、拘泥。

在这篇文章里,何大福说,需要强调的是,畅想绝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是吹牛。畅想要大胆,决策要慎重,实施更要卖力气,看准了要狠到底。每开发一个产品,我们往往都经过畅想——市场调研——决策筛选——组织实施的几个过程,这样就把产品开发建筑在自身力量的基点上和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体会,高奏畅想与实干的协奏曲,企业就能越办越兴旺。

何大福说,他的这些观念,得益于牟其中的思维。

第三,牟其中使他的胆略更加强大。从牟其中身上,何大福懂得了:搞改革,干事业,就要有一种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决不能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就要认准一条路走到底。

后来何大福在金箔厂实施全面改革过程中,牢牢确立了改革开放是第二次革命,干革命就会有牺牲的坚定信念。他多次说过:“我的乌纱帽都是抓在手上干的,不是戴在头上干的!”;“我必须抱着炸药包闯禁区”;“我这一生就是缺少做牢的实践!”这些思维的产生,牟其中对他的影响巨大。

第四,牟其中使他的智慧更加深邃。从牟其中身上,何大福还懂得了:搞改革,干事业,要讲智慧,要讲策略,要讲本领,要有内功,只有本领高强的人,才能战胜一切,才能完成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使命!

在后来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何大福始终坚持学习研究领导艺术、领导方法,无论出差走到哪里,凡是书架上有世界著名企业家介绍的书籍,他都是马上买下来,认真研读,加以分析,掌握其精髓。他自己还边学习边总结,撰写过多篇提高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论著,其中两篇:《领导方法纵论》、《一至十的领导艺术》,成了金箔厂自己创办的金箔学院培训教材。

 

九十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头号风云人物牟其中败北。得知此消息,何大福仰望苍天,无比哀伤,大声呐喊:“多大事啊?!干嘛非要将他干掉啊?!”

那一阵子,他常彻夜难眠,他偷偷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想念牟其中”。

在文章的开始,何大福说:“作者不是牟其中的‘死党’,无意专为他‘鸣冤叫屈’,作者也不是律师,更无力为他辩护。”

在文章的开头一段,何大福说:“曾几何时,南德集团是中国的骄傲,牟其中成了全国企业界著名的人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坚分子、领衔人物。历史都是承认改革者,现实都是惩罚改革者。

文章的最后,何大福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企业家,因此,企业家应该学法懂法,并严格依法经营,但大部分企业家是逐步成长、成熟的,在未成熟之前,我们如何去提高他们?像牟其中这样的企业家,早期经营一个小企业,他成功了,后期规模大了,企业出现了膨胀期,他原有的水平跟不上,致使企业出现严重滑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引导他们,培养他们,教育他们,提高他们?改革开放早期,许多人还处于朦胧状,牟其中一伙先行了一步,所以他的公司成为佼佼者,随着改革深入发展,大家都解放了,竞争激烈了,牟其中跟不上了,所以他的公司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去更新他们?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顺便一问:南德后期出现的重大问题,既有牟其中本人问题,从某个角度看,如果及时有一个教育学习提高的环境,牟其中可能就不会有那样的下场。培养保护企业家,就从牟其中身上研究起如何?

何大福的文章没地方能发出去,宋青对他说,你留着自己看看吧!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