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上金山

第三章:苦中作乐(3、智化“送礼纠纷”)

2016年01月05日
01.05

2016

>2016年01月05日

3546

3546
分享至

天安门管理局座落在天安门东侧。当钱局长与何大福如约前来的时候,受到了管理局局长吴天书的热情接待。一杯浓浓的花茶,喝在嘴里满腔香甜。一根特制的“大前门”袅袅轻烟、香味扑鼻。

吴天书亲自陪同他们登上天安门。站在观礼台上,何大福既感受宠若惊,又生出一派豪迈之情。

“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文化大革命中,这首家喻户晓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曾使亿万老百姓发狂!发痴!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的那热情似疯狂场面,上岁数的人可能都会记忆犹新。可惜何大福从没登过天安门。1968年,何大福所在的化工厂有一位国庆观礼代表,叫胡大荣,上了天安门,与毛主席握了手。回到厂里,何大福与他握过手,竟有三天不洗手,始终感到有一股热流暖心头。可是,谁会想到,今天,他竟有幸直接登上这人人都向往的天安门呢?这不会是做梦吧?他也学着伟人的样子,挥挥右手,可是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人们,谁也不认识他,谁也不理睬他。

“何书记,钱局长,你们看,天安门的维修现在已全面开始了,保证十一国庆前全面完成,你们的金箔是最重要的材料,整个图案都要由文革期间改变的葵花向阳恢复到原来的龙凤呈祥,5月份金箔不供应到位,贴饰时间就来不及了。所以请你无论如何也要保证金箔供应啊!否则,延误责任谁也担当不起啊!”吴局长看似商量,实际上是在下达战斗命令。

“请局长放心,这么个天大的政治任务,我们敢怠慢吗?!”钱局长、何大福几乎异口同声。

“那就军中无戏言了!”吴局长笑着说。

“保证完成任务!”何大福态度坚决地说。

参观过天安门城楼,吴局长与钱局长、何大福坐下来排任务、排日程、排企业力量、排领导分工、排具体工作计划、措施,等所有事宜都让吴局长满意了,他才手一挥:“走,吃饭去!今天我们破例,按高规格招待!”

吴局长将他们领到人民大会堂国宴厅一个豪华厅,点了四道菜:一道大对虾,每只虾足有半斤重;一道葱爆海参,每只海参都像剪断的26寸自行车外胎;一道红烧带鱼,每条带鱼都似农村理发师的磨刀皮带;一道狮子头,都如小孩玩的小皮球。每道菜都用一个象小脸盆似的大碗盛着,他们几个无论如何也吃不了。吴局长又叫来一瓶茅台酒。这场面,令何大福永生难忘:小小一张金箔,竟能引起国家如此厚待!他兴奋得红光满面。心想:金箔厂这么一个久负盛名的企业,干嘛那么多人不肯来?他们都是呆子、傻子!我何大福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在午宴快要结束的时候,钱局长与何大福挤了挤眼,又转过来对吴局长说:“吴局长,一回生,二回熟,今天晚上,我们想登门拜访,能给我们一个面子吗?”

“欢迎,欢迎!”吴天书五十多一点,看样子象山东大汉,办事、说话爽快得不得了。

“那好!我们先回招待所歇歇,晚饭后登门拜访!”钱局长、何大福谢了吴局长,回到了招待所。

这次钱局长、何大福一行应召前来北京,吴局长要商谈金箔供应。临出发之前,何大福请示钱局长,去北京要带点什么东西。钱局长说,就带四只金陵特产湖熟板鸭、两条鲤鱼吧,北京人爱吃鲤鱼。于是,他们也就带来了。昨天去了同仁堂,耽误了一天,今天再不送出去,活鱼怕摆不住,虽然北京气候在零下,但室内温度高,他们已想办法放在了凉台上,但不送出去也不是事。谁知还算好,吴局长没拒绝。

吴局长家在三里河一幢机关公寓里,十一楼。当恭候多时的吴局长见到何大福他们三人光临时,非常高兴热情。让坐,沏茶,递烟,便天南海北聊了起来。过程中,吴局长眼光老是注视着马国富拎来的一只化学塑料袋子。这个塑料袋子是日本进口尿素用的,当时非常盛行。化肥用过以后,农民就用它来装其它东西,很耐用。有些干部更会动脑筋,将它染成黑色,做成裤子,夏天穿起来飘飘的。可惜染得不牢,洗洗就掉色了,上面印的字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干部,干部,三元钱一条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的顺口溜。这会儿,何大福见吴局长总是注视着这塑料袋子,心中有犯滴咕:是看塑料化学袋呢?还是急着看带来的东西?

何大福想错了!原来这吴天书局长看何大福他们拎了一个包包到他们家而感到不安。这个吴天书,是国家机关有名的“清白”干部,凭他的资历、水平和能力,提个副部级绝对没问题。由于他不巴结别人,也反对别人巴结他,所以至今仍是个司局级领导。但他心甘情愿。今天见何大福他们拎了个包包来家,他就急了,所以眼珠子老是盯在上面,估计在想着怎么办。

见时候不早了,何大福忙对吴局长说:“吴局长,今天我们来拜访你,也没有什么好带给你的,就带来点家乡土特产,几只湖龙板鸭和两条红星鲤鱼,望你不要见笑,给个面子,收下吧!”

“啊哟,不好意思了。我刚开始见你们拎了包包来,我就烦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是从来不收人家东西的。早知道你们带东西来,我就不同意来了。希望你们一定要带回去。”吴局长婉言谢绝。

“家乡一点土特产,这有什么大事啊?”钱局长说话了。

“是不是什么大事,但我从来不收人家东西,你们以后就知道了,这是我们家的规矩。”吴局态度坚决。

开始何大福以为吴局长是在客气。他示意马国富将鸭子、鱼拎出来放到凉台上。谁知,吴局长一个箭步蹿上去,硬从马国富手上抢过东西,放进塑料袋:“希望你们不要破坏我这个规矩好不好?”

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何大福哪肯罢休。他不管吴局长怎么推辞,连塑料袋一起放进吴局长的厨房里,调过身想走。吴局长哪肯饶,急忙又拎着袋子,拖住何大福,非要他拎走。几个人推来推去,何大福又急又累,浑身汗湿透了。他没想到,吴局长这样清正廉明。

“怎么办呢?既然吴局长不肯收,我们只好拎回去吧。”钱局长已没了办法,退让了。

何大福没吭声。他轻轻推开吴局长家房门,见屋里坐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人,估计是吴局长的夫人。何大福连忙走近面前,叫了一声:“大妈!”那妇人正在缝补衣裳,见何大福喊他,忙抬起头,惊诧着望着何大福。“大妈,我跟你讲一件事,我们是金陵来的,离北京有一千多里路,今天来拜访吴局长,什么也没带,就带点土特产,可吴局长硬是不肯收,你说这怎么办?”

“那当然不能收了,这是我们家规矩!”吴夫人说同样话。

“那你们家平时不吃菜吗?”何大福问。

“怎么不吃菜呢?”

“那菜怎么来呢?”

“花钱买啊!”

“那我们带来的鲤鱼,再带回金陵,不是烂了?臭了?那浪费都可惜!不如卖给你们吧,我们收你们一点钱好吗?”何大福急中生智,出了这么一个让双方都能下台阶的妙法。

“这个?”妇人愣了愣,跑到吴局长面前嘀咕一阵,说道:“人家讲的也有道理,不能烂了,可惜。那我就买下吧。”

吴局长不说话了。最后,何大福收了那位妇人20元钱,原价50多元,这才了结了这桩汗流浃背的“送礼纠纷”。

在回招待所的路上,何大福感慨颇深。何大福在金东化工厂一呆就是二十年。在那个“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他们厂的“化肥碳酸氢铵”一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长期要排队提货,而且要有“计划”。因此,从来也没考虑过送礼给别人,都是人家送礼给他们,当然是厂领导和销售化肥的有关人员,没有他的份。不过,那时的“礼品”,最多是一些农副产品。后来,何大福调到厂部当秘书,搞人事劳资、组织、宣传,慢慢地,“权力”也有些了,一些农副产品“偶尔也能轮到他一点了,他常常激动不已,心满意足。就这样,他一直认为自己已经够廉政的了,除了农副产品外,他从来都不收任何带物的礼品。谁知这吴天书局长竟比自己要求更严格,连“土特产”都不收。他想,毛泽东时代培养出来的干部真是“拒腐蚀,永不沾”啊!这不是小时候父亲叫他退回“臭鸭蛋”的事是一样的吗?这让他感动万分。

可如今,他进入了一个属“鸡”、属“鸟”的企业了。从此,他将面对的是如何推销自己“产品”的企业,虽然眼前金箔属于“供不应求”,但这是因为金箔受到重挫,下一步金箔产业得到振兴后呢?“人不求人一般高”啊!还有那么多吴天书局长吗?这今后,光学会送礼这门学问,也不是一件小“功夫”啊!今天,要不是自己灵活点,这点“土特产”都送不出呢?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