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年代创作的时代作品
翻开中国和世界历史,每一时期都有时代的文章和时代的作品。 我的《鱼塘理论集》等一系列作品,正是改革开放特殊年代创造出来 的时代作品。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对十多亿中国人民来 说过去从没有经历过。因此,必须有一个“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 动群众、教育群众、指导群众”的过程,像当年共产党向中国宣传“共 产党宣言”一样,像佛教徒到中国宣传宗教一样。没有一个宣传发动 过程,任何活动都不可能成功的。记得一九八三年底,上级领导将我 从当时县属第一大厂新蕾化工公司(即江宁化肥厂前身)调到金箔厂 来工作。当时我面对的现实是:一九五五年创办的县金箔厂,28 年下 来竟是一副烂摊子:固定资产只有 38 万元,工业总产值 200 万元不 到,内外债务却高达 197 万元,企业濒临倒闭。有人说我:“人家是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你却是从大厂到小厂,从国营到集 体,从富厂到穷厂,从‘全民干部吃皇粮’,到‘集体干部无保障’, 肯定是混得不怎么样!” 从当时角度看,我“混”得确实不怎么样,与我差不多当政工科 长职务的人,早已都“混”到个副书记或副厂长位子,而我老是一个 科级干部,我从六八年调到政工科任副科长十年,科长当了五年也没动。但是,困难和机遇往往都是并存的,同样的,我也面对一个好的 机遇。自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 经过拨乱反正,决定搞改革开放,到一九八四年时,已有一个良好的 开端。人们都说,一九八四年是发展经济的最好时期,而我正是在这 个大好气候下来到金箔厂的。 两个面对,当时的社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时至今日还是如 此,一种如我在第一本文集《边干边吹集》中所说的:“面对改革, 社会上普遍态度是等:等中央下文件,等领导下指示,等政府给政策, 等人家先搞出来再说;怨:怨环境、气候、条件不利,怨资金、人才、 电力不足,怨领导不支持,怨班子不配合,怨群众不争气”;而我们 厂态度是:既不等也不怨,敢于开拓,勇于创新,闯出一条适合自己 的路。 “创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就是我当时的雄心大志!面对一 个破烂不堪的手工小作坊,面对中国大地到来的改革滚滚洪流,我顺 应时势,旗帜鲜明地走上了改革之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全身心投 入,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创、闯、撞!终于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回顾三十年来的历程,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发展前进的历史潮 流中,创新与保守,先进与落后不断碰撞,反复较量。在中国,在世 界,在当地,在本企业,发生了许多新奇的事情。由于我亲历其中, 躲不过、绕不过,只得舍出命来,站在改革开放最前线,进行“呐 喊”、“呼唤”,进行面对面的“战斗”。我一方面与习惯势力斗, 与传统观念斗,与保守思想斗。另一方面还要与“红头文件”斗,与 “顶头上司”斗,与自己的战友、同事、亲朋好友“窝里斗”。 在战争年代“斗”,是武装斗,是枪杆斗;在和平年代 “斗”, 不是文章就是言论,不是“措施”就是“制度”。今天,当我将三十 年改革道路中真实言论整理出来,出了这些书,出了这些“土理论”,一回顾才知道,我这三十年斗过来真不容易。因此可以说,我的这些 “土理论”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历 史上一个企业家说真话、实话、直话最好的见证,也是一部振兴民族 工业的实践论。当年,当我在一边搞改革,一边侃天论地向员工、向 社会抛出这些“土理论”的时候,许多人都说我危言耸听;当年当我 把自己的言论总结起来编成文集的时候,社会很多人还只知“形”不 知其“神”,或者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今天,当许多企业纷纷下滑, 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时候,许多人发现我领导的企业仍然昂首挺拔,一 枝独秀。再回过头来重读我的这些土理论时,人们惊奇了:怎么江宝 全的预见、江宝全的言论、江宝全的做法,都和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的 一样?都和后来改革形势发展一样?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总策划、总导演是邓小平。当然邓小平是 伟人,伟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打仗的都是将军和士兵。 而我只是一个小企业领导人,犹如战场上的“连、排长”,不能不打 仗,越是滚滚硝烟、枪林弹雨,就越是我们这样的人显示英雄气概, 比试高低的地方。 我不仅在硝烟滚滚的改革战场上“打仗”,而且还在这个战场上 “编剧创造”。因此,我的创作都是有血有肉——我一见到许多干部 讲空话、套话,照搬照套马列、毛泽东、邓小平和党中央文件,做“传 达室式”干部,没有自己的思想、观念,我便痛心疾首,愤愤不平。 我说共产党什么时候叫我们都做这种“传达室式”干部?于是我提出 说:“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 思想;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将邓 小平理论与金箔厂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江宝全的言论。”当时, 很多人说我“口出狂言”,但我认为这正是把伟人的“精髓”——理 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的精神运用得有声有色。我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一系列重要 的土理论。不仅使本单位广大干部心明眼亮,有力地指导本单位改革, 而且推动当地经济振兴。一九八四年底,我撰写的《一九八五年金箔 厂全面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企业新的组织机构和经济体制、经 济责任制和工资分配形式、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方 法。企业经营和工作方法五个方面重大改革,仍是今天许多企业改革 的方向,观点至今都不落后;我于 1987 年撰写的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后 面临的课题和办法,为当地企业纷纷仿效。 1987 年 12 月份,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九个年头的情况下,中国公 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思想观念还跟不上,于是我针对这一现状,撰 写了《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与锻炼》的文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 观点做了彻底更新,提出一系列新道道。我明确指出有“六种人”不 能当厂长:有的人当了厂长,或者是当了干部,坐在岗位上,犹如一 个摇篮中的婴儿,吃、喝、拉、撒都指望保姆照顾,如果离开保姆就 活不成。这种“婴儿式”的干部能当好厂长吗?有的人坐在干部岗位, 上面有什么指示,全文传达给下面。下面有什么情况,全部传达给上 面,自己不动脑筋,不花力气,这种“转播站式”的干部能当好厂长 吗?有的人坐在干部的岗位,好似个算盘珠子,上面拨一下动一下, 不拨就不动,这种“算盘珠子式”的干部能当好厂长吗?有的人管理 一个摊子,多少年下来,“两个茶杯”还是“两个茶杯”,无变化、 无发展,这种“保管员式”的干部能当好厂长吗?有的人坐在干部位 置,掌权不推,享福不推,没干好除了问题,则与自己无关,全怪张 三李四王二麻子,这种“嘴歪怪茶壶漏”的人能当好厂长吗?有的人 身子坐在厂里干部的岗位上,却心怀鬼胎,打小算盘,搞吃里扒外的 活动,这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能当好厂长吗?我的这些论点与 论调,正是贯彻了中国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1990 年 12 月底,党中央召开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今后十年发 展目标和“八五”计划。面对当时的特别形势,针对有些干部还处于 小打小闹和“靠送土特产”销产品的落后传统观念,我又及时撰写了 《八五期间城镇集体企业面临的新情况与新策略》这篇论文,清醒地 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尖锐性与复杂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改革, 更新观念,从思想上有足够的准备,增强和提高企业的抗震能力,按 照国际先进标准,积极创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从基础抓实,增强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些指导思想,成了全厂 行动指南,也成了今天所有乡镇企业和城镇企业奋斗的方向。1992 年 春,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后,我又借东风,认真总结金箔厂改革开放 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十五条意见》,在体制、机 制、人事、奖惩等各方面提出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意见,不仅 使我们单位,对当地的改革开放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的《鱼 塘理论集》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1996 年 8 月,我应邀作为唯一的 企业家代表参加在辽宁省鞍山市由中国科学院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举 办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搞活大中型企业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 80 多位经济理论专家学者,每人规定发言不超过 18 分钟,会议特别让 我发言 1 小时,专讲鱼塘理论,在会上引起巨大震动,反应激烈。 (2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