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大江随笔/第五辑 漫谈修心修志

一顶尼龙帐的“激励”

2024年11月26日
11.26

2024

>2024年11月26日

32

32
分享至

有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九七九年快到夏季前的一天晚上,在厂 里虽然是建厂元老,但一直默默无闻的陈某找到我家,并且带来一个 小包裹。他支吾了半天,才说明了来意。原来,他是来给我送礼的。 他说老婆进厂做“计划外用工”也有许多年了,一些比她后进来的人 都转成了“合同工”,而她至今未转,不知什么原因。 那时候,“计划外用工”转为“合同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 望。为这件事,他曾经找过我多次,因为我当时是化肥厂的人事科科 长,我曾经答应帮忙,但许诺归许诺,一到“做主”的时候,比我权 大的人都将名额给了别人,一些善于钻营的人告诉他:“不拍不送事 情办不中”。 于是,他今天特意送来一顶“尼龙帐”,价值 40 多元,这在当时 算一份不轻的礼了,特别是尼龙帐子,当时我连见也未见过,在本地 市场上是买不到的,陈某是要福建老家寄过来的。 “江科长,这点小意思,你无论无何要给面子收下来,这顶帐子 看起来值钱,其实也不值几个钱,我老家那边多呢!”陈某心诚意切 反复说。 望着这顶“尼龙帐”,再看看陈某那张期盼的脸,我真不知如何 是好。说真的,那时开始流行“开后门”,象陈某这样“三棍子打不 出一个闷屁”的人,“合同工”名额确实难以落到他老婆头上。当时计划一年才几个,要照顾的、开后门的、包括上头带名单的那么多, 他光凭“排队”怎么能排到他头上来呢?尽管我也想从中帮忙,可是 拖了一、二年还是没解决。作为他来说,怎么不急呢? 于是,我坦诚地对陈某说:“忙我肯定要帮的,可这顶尼龙帐我 肯定不收,一是违纪,二是我不大喜欢搞这一套,我干这个工作这么 多年,经办了不少这方面事情,一个贵重的礼品都没收过,当然,吃 顿饭是有的。” 谁知,我说了半天,他竟不相信!他用怀疑的目光望着我,带着 冷漠的口气从鼻子里哼出了一句:“那么,我的老婆先进厂为什么转 不了合同工?而后进的为什么转了呢?”他的意思我清楚:你如果不 收人家的礼,为什么帮人家忙,不帮我们的忙? “这个?……这个?……,一时也难跟你说清楚”。我结结巴巴 有点回答不出,“但不管怎么样,忙我肯定要帮,但这尼龙帐我肯定 不能收。”我说着,将小包裹往陈某手上一塞,态度比较坚决。 “我求求你,帮个忙吧!”陈某害怕我不收他的礼,认为事情肯 定办不成,急了,他猛地站起来,将尼龙帐往我家床上一甩,退出门 外,我还来不及反应,他已经走远了。我真想追上去,将尼龙帐送回 给他,考虑到在半路上拉拉扯扯,怕被人看见影响不好,又怕引起陈 某的更大怀疑,心想,干脆等他老婆的问题解决了再退给他吧。  陈某这一招激起我的自责、自问、自纠。过后,我在党委会上用 “如果这次不解决陈某的老婆问题,我以后就不要计划了”来要挟其 他人。因为我是人事科长,与上级劳动部门关系比较熟,这些“计划 指标”都是我“要回来”的,我这一“要挟”,想不到出现奇效,“党 委会”这个最高级的会上不仅没有人再责难我,相反,个个同意解决 陈某老婆的问题。 在全部办好陈某老婆转办合同关系的一天晚上,我拎着那个包裹,来到了陈某家,里面夹了一封我写的亲笔信。信中我对他说:现在你 老婆的事解决了,这下放心了吧?因此,我今天特意退回尼龙帐子, 你们还是自己用吧。虽然这年代风气不好,办什么事都要请客送礼, 可我不愿搞那一套,希望你从这件事中认识一个道理:在共产党干部 队伍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是好的! 在陈某家推推搡搡、客气话说了半天,陈某只得收下尼龙帐。出 来以后,我感到一身轻松。在那个年代,在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 我经常为自己妥善处理好这件漂亮的事情而感到欣慰。谁知,在有次 几名职工私下议论厂里干部谁好谁差时,有人提到我,说还算不错, 办事一般不要送礼,陈某竟然振振有词:“现在的干部有几个是好的? 他不收我的礼,那是我们送的礼太轻了!” 陈某的这句话传到我的耳朵以后,对我刺激很大。我长期生活在 基层,经常听到别人当我的面臭他人,没见到别人当面臭过我。为陈 某的这句话,我难过了近二十年,至今还历历在耳,想起了书上说过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我经常在心中自问反思:我 们的国家,为什么尽用一些“芝麻”大的事件引诱老百姓为之“奔忙、 钻营、斗争”呢?比如在一个企业,做工就是做工,干嘛要分什么居 民工、农民工;全民工,集体工;正式工,临时工;合同工,费用工; 合同工中还要分什么居民合同工,农民合同工,长期合同工,临时合 同工等等,让人们整天为这个工那个工忙得头西昏?我有时还在想: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为什么不用真正的治国、治厂、治业的本领来提高、 改善、美化自己、富裕自己,却在施展雕虫小技方面耗神、耗心,败 坏自己?这样的干部老百姓会拥护吗?以后我要是当上能说话算数的 领导,我坚决不搞这一套!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一九八三年,组织上将我调到江宁金箔厂工 作,任“一把手”。我暗暗下定决心,确定了自己掌权的准则,凡是老百姓最敏感的问题,凡是容易使干部利用职务搞名堂的地方,我都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我的行为尽量不让老百姓看不起,使 老百姓尽量不要在“钻营”上动脑筋,让老百姓尽量不要议论纷纷, 怨声载道。一九八七年,我们单位建造建厂三十年来第一幢家属楼以 及后来十几幢家属楼,我们都是条件在先,公布上墙,对号入座,不 吵不闹,不送不请;我们厂由 300 人增加到 4000 人,招工进人都是自 荐与推荐相结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视同仁,同工同酬,不分 这个工那个工这个户口那个户口;所有领导当面揭标,一般人做鬼做 不起来。十几年我们厂建造几十万平方米建设工程,我们全部搞招标。 十几年来,我的思想上不是整天动脑筋引诱别人“巴结”自己,绝大 部分精力都用到了工作和管理上,因此,“政绩”也明显。我本人也 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别人不要“巴结”自己,结果我当了十五、 六年厂长经理,对我本人来说,位子坐得也比较稳,活得也比较轻松, 做到“三不”:节假日在家休息,无人上门谈工作送礼的;上班走在 路上无人拦路谈工作讲汇报的;坐在办公室,没经预约是不谈工作的, 我把“权力”放给了助手和下面,他们也有积极性,职工也心顺、气 顺、人顺,企业也越搞越兴旺。 回想起来,我的这一套“掌权”方法,还真是得益于陈某那顶“尼 龙帐”的激励。 (2017.9.13)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