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词句表述】
心顺 气顺 人顺
B.【词义解释】
“顺”字好写,但是,“顺”字难做。因为顺是一个很大的格局。“顺”字从“川”,川 就是大河。所谓“顺”,就是如大河一般浩浩荡荡,江河中有蛟龙,也有鱼虾,有清水,也有 浊沙。一个公司也是如此。能做到“顺”的公司,一定是如同江河一般,河中有尖利的石头, 也有柔软的水草,无论是什么,都能包容,并且有一个归海的方向。“海”就是公司的战略目标, 就算是百转千回,“江河”依然顺流而下,奔腾入“海”。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 健康状态,这种状态,常常分为人顺、心顺、气顺三个方面。 心顺 心顺指企业内员工上下一心,舒畅快乐。孙子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意 思是说,只要万众一心,必将取得胜利。创业的成功,企业的兴旺,都不是单独倚靠某一个人 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因此,拥有一个心顺无隔阂、心顺有关爱的环境, 是难能可贵却又必不可少的。 气顺 气顺指企业内部员工同心同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气可鼓,不可泄”, 这是古往今来都在传扬的一句话。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在一起,气不顺,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把奋发图强的志气都用在了内耗的上面,那么创业将很难会成功,企业也很难获得前进。 因此,气顺对于企业而言,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人顺 人顺就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众志成城的氛围。就是指企业内“君 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工作关系和顺畅的人文环境。大家在一起为了一个共 同的目标而努力,充满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工作顺畅,交流顺畅,沟通顺畅。
C.【言论摘选】
◆ 牵牵连连的人不要管牵牵连连的事 我们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职工之间的关系是亲连亲、亲带亲。因此,往往出现了问题, 这个那个都出来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我要求:在厂内,父亲不要管儿子的事,丈夫不 要管妻子的事,老表不要管老表的事,牵牵连连的人不要管牵牵连连的事。 有人说,路不平由别人铲,沾亲带故的不要不顾一切地去铲,要自己去铲就感到难为情、 无脸面。 我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老干部要自尊自爱,要保持自己的形象,车间科室干部要带头,厂 级干部要起模范作用。 ◆ 管理就像装潢大楼工程的系统运作 我们厂有的管理状况可以用个形象的比喻:一座高大宽敞的大楼,框架全部竖好,内部装 潢还没有搞或者说才开始搞。如果仅是这样的状况,问题还不算严重,只要抓紧搞就得了。 严重的是:搞内部装潢的人有了,但是这些人有的不知道自己是来搞装潢的,有的不知道 搞什么装潢,有的不知道怎么装潢,还有的想装潢但没有必要的设备,大家全都在等图纸、等材料、 等人员、等工具、等安排。而后盖的一幢楼却组织严密、安排紧凑、有条不紊地在抓紧搞内部装潢。 显然,后盖的房子反而会比先盖的房子先完工,还更完美。从两幢楼房的装饰工程,就看出了 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 企业管理者要向“草莽英雄”告别 我们很多人懂得在业务上“谢师”,却不知道在政治、管理、经营上“谢师”。这是一种“草 莽英雄”的反映。 企业管理者要向这种陈胜、吴广式的“草莽英雄”告别,向小农经济意识告别,要成为真 正有现代经济头脑的企业管理者。◆ 常常检视队伍十分重要 没有约束力就不能形成动力、合力、向心力。干部队伍当中有一些不良倾向影响、干扰着 企业的发展,腐蚀着干部队伍。 比如小团体主义,很多小团体的结果都是垮台。还有不顾大局、阳奉阴违,把个人利益放 在第一位,不顾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干部队伍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在集团出现,主要就是 因为他们没有被监督感,随心所欲。有的功劳大的曾经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也使很多人畏惧。 如果一个干部存在的问题仅仅是这些,我们是不可能换人的。就算他的私欲恶性膨胀,我们也 只是下掉他的职务,仍然给他相应的待遇。这是为什么?主要就是因为他曾经为集团立下汗马 功劳,管理上非常有效。 纵观整个集团,时有奢侈之风、浮躁之风、散漫之风、攀比之风出现,没有严格的制度, 没有自我约束力,将不能形成新一轮的动力、合力、向心力。我们很多方面体现不出严密的 组织、严格的纪律,必须检视。既然是企业集团,就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而且要 环环紧扣。 ◆ 实施监督约束是管理的根本 企业实施股份制,不是“一股就灵”,万事大吉,而是要更加严格管理。要抓好管理,首 先要抓好对有权者的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不良现象广泛渗透,企业现有的约束机制还不尽完善, 主要表现在仅有约束机制,缺少监督机制中的具体规定,企业内部条块管理力度未能到位,给 企业捅出大漏洞的人逍遥法外,“穷庙富方丈”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工作素质欠缺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小厂的厂长,严重违规违纪,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面对这 些现状,企业迫切需要做的是修改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否则这些乱象将给我们企业和干部个 人带来灾难。 ◆ 越有权越不能随便做主 有人说我是金箔集团最有权的,其实我也不是最有权的。包括我在内,大家都必须认识到 专业技术人员对决策的重大作用。“越能做主越不能做主,越不能做主越能做主”,这才是科 学的管理方式。 ◆ 不接受约束是不成熟的表现 现在有些人不接受约束,不遵守制度,这实际上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些人甚至是在有意制 造混乱,乘机捞油水。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对员工们有一个交代,我们一定 要下苦功夫,建立一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约束机制。
D.【案例一】
金箔生产厂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5 年 11 月 20 日,非遗金箔生产厂接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授牌。银光闪闪 的牌子,挂在一片金色的“中国金箔艺术馆”内,引人注目。金箔人穿着崭新的工作服, 用欣喜的眼光,看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十分自豪。 这块牌子是由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以 919 的高分评比确认颁发的。 1983 年长江大水没有淹死金箔厂,幸存的生产设备从南京东北郊搬迁到南京东南 郊。从此,金箔事业幸遇并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金箔厂得以振兴发展壮大,成为国 际同行业翘楚,名闻遐迩。海内外来此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在非遗金箔工艺面前 叹为观止,露出惊喜赞叹的眼光。 他们看到的金箔厂已是一个大的产业集团。全厂和衷共济,上下一心。企业像一艘 战舰,正在朝着百年名企的目标扬帆前进。
【案例二】
张波:一句实话,获奖十万
2017 年 11 月 21 日上午,中国慢城内的瑶池山庄风景优美,秋色清朗。我专门召开了 一个“讲真话、办实事,共创金箔新辉煌”的表彰动员大会,号召所有干部员工要“讲老 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在会上授予金箔包装公司福建大区总经理张波“讲真话、 办实事的好榜样”称号,当场嘉奖人民币十万元。现场,全集团 260 名高管骨干一同参会。 为什么事召开会议? 2017 年 10 月 26 日,美国某烟草公司来金箔旗下的包装公司, 进行正式的资质认证,结果被评资质不合格。作为引荐人的张波经理,在回答我的询问时, 讲真话,敢于直言报告包装公司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引起了我的高度 重视和特别赞赏。我指出,在当前全社会都“难以讲真话,不敢讲批评话”的不良风气 下,张波经理敢于讲真话的勇气确实难能可贵,特别是敢于直接指出自己公司存在的管 理薄弱环节,不讲恭维话,不怕得罪领导,讲出企业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更是精神可嘉。 为表彰他的可贵行为,我专门召开本次表彰大会。 我指出,在目前许多干部员工不愿、不敢揭露企业的管理漏洞的情况下,我们就是 要紧抓张波同志这一典型,带动整个集团干部员工“讲真话、办实事,共创金箔新辉煌”。 我号召全集团干部员工都要以张波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讲真话、办实事,敢于对企业 进行善意的批评”的可贵精神。在会议现场,大家还一同观看了张波与我的微信对话全文,纷纷为张波提出的九条谏言点赞。 为在全集团进一步弘扬“讲真话、办实事”的良好氛围,大会现场,高管骨干们还一同 学习了我早年的一篇散文《妈妈的一个巴掌》。早年,我创作了一首打油诗:“一根豇豆吓 死人,拿它一根做牛绳,要问豇豆有多长,一丈六尺加八寸。”因而挨了妈妈的一个巴掌, 这个巴掌就像烙印一样始终警戒我,使我形成了几十年来说话、办事、想问题从不掺假的品 德。我在统领金箔人创业的三十四年中,将尊重员工、善于听取员工的批评建议当作做领头 人的行动准则。每年的 10 月 22 日,我都亲自召开“员工与领导对话会”,认真听取员工的 批评建议和要求,并当场给予逐条回答,承诺限期改正。每年年底召开职代会,让职工评出 当年“十大教训”,并给予处罚。在企业里,凡是职工给我的批评信件,我都做到条条回复。 “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敢于提出批评建议”,不仅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也是金箔集团每位员工“高举金箔大旗、忠诚金箔集团”的具体表现和衡量标准,是每 位领导管理好一个企业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更是我们金箔事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金箔人的心顺由此可见一斑。
【案例三】
不蒸馒头争口气
1987年金箔成立总厂,全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政策。厂里有三名青年, 他们平时“割头换颈”,关系十分要好,虽不在一个车间,但交往频繁。厂里人都知道 他们是一条心,但是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 当时,这三个人工作表现不出色。有人就说,他们干不了什么大事和实事。可他们 自己心里气不打一处来,认为“工作不怎么好,主要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舞台”。后来, 他们放弃已有的奖金收入和稳定的工作条件,主动承包厂里管理难度较大的复合车间, 表示“不蒸馒头要蒸(争)口气”。 厂里热情赞扬和及时肯定他们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给他们创造条件,尽力 扫清障碍,支持他们走马上任。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三个年轻人在这个车间都得到成长 和锻炼,工作很有起色,受到全厂一致称赞。 他们承包一开始就是两个目的,一要干出样子给全厂人看看;二要证明通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多拿奖金。后来厂里其他车间有困难,他们中也有人站出来当承包人。认识上的一致,使 我们无话不谈。他们对我说:“江总,您从国营单位到金箔小作坊吃苦,还这么尊重我们,看 得起我们,努力创造条件支持我们,前面承包是为了多拿钱,现在搞承包不是承包年把年,手 上捞几个钱,管他明年不明年,是为了与您一道把企业办好!我们就是要‘不蒸馒头蒸口气’。” 后来,他们果然干出了成绩,争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