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创业三字经/第五章 创业人文

三个“真”

2024年11月28日
11.28

2024

>2024年11月28日

39

39
分享至

A.【词句表述】

真心 真意 真情

B.【词义解释】

人世间,真善美,“真”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创业者首先是个真实的人。做人做事,呈现真我最为可贵。对于创业者来说,秉持自己的真心、 真意、真情,就是“真我”的三种表现。只有“真我”,才能凝气聚力,纳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业者在创业中呈现“真我”,方能赢得真实的结果,唯有摒弃一切虚妄假象,创业才能有收获。 真心、真意、真情这三个“真”要求创业者时时记住自己是一个真实的、平凡的人,必须用真 性情创业,摒弃一切虚假伪善和不实,以自己的三个“真”,感召团队成员,使团队整体具备 三个“真”。带领团队共同创业,也必须做“真”人,用三个“真”做“真业”,不能有任何做假,否则,最终结果必将是让自己和企业遭遇虚妄和不真实。 真心 真心指把心中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人。创业者以真心对人,才能换来真心,才能赢得 别人的理解与支持。创业者以真心换真心,可以聚集群力,再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可使创业的路走得更好更稳。 真意 真意指把心中真实的意思表达出来,即以诚待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 之道也”,以诚待人,人必以诚待之。创业者对伙伴不隐瞒,对朋友不欺骗,对公众不忽悠,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充分信任大家,因而也定能获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真情 真情指把心中真实的情感表现流露出来。“真情,本心也。”人与人相交,贵在真 情流露,不自私,不虚伪,不欺瞒。无论成功、失败,无论顺境、逆境,创业者都带着真情创业, 那么他的格局将会越来越大,创业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失真心,只唯利,则人如行尸走肉, 最终只能落得人才远离、千金散去的结局。

C.【言论摘选】

◆ 真心研究他人长处,真情赢得真人信任 我不研究一个人有多少缺点,只研究他有多少长处。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猫论”是一句农家俗语,属经验之谈,大白话, 由直感而产生了最质朴的真理,非常真实。 在“矮子里面拔将军”,把眼光盯在人的长处上,我发现金箔厂有不少能人。比如左国书, 当时是位工人,老高中文化,我发现他聪明能干,搞过供销、生产,很有经营头脑和管理才能, 但他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就是爱打“八圈”、脾气躁、有点傲,上司接受不了。我用人的指 导思想是看人的长处,不盯住人的缺点,所以我仍决定把他提拔为烟箔分厂厂长,委以重任。 他走马上任后,烟箔厂当年就实现产值 100 多万元,扭亏为盈。他的缺点到现在依然存在,但 他的贡献却无法估计。 再比如何其宝,过去下放时当过生产队长,在职工群众中有威信,是个能人,但喜欢喝酒、 玩麻将。我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提拔他担任金箔分厂厂长。这几年来,由于他工作有方,实绩明显, 连年被评为厂“十佳”人物。像这样的人用了,他的缺点对厂里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如果把他 的优势浪费了,让他的才能埋没了,那么可能就没有金箔分厂的今天。 知人而善任,用人的本质就是用人的长处,就像良匠选材,“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 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 我不去研究一个人的档案,而是看他的现在和将来。 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又愿意投奔金箔集团的,我都真心招纳,实行“三问三不问”:一问 有什么特长,二问你能干什么,三问你在厂里想干什么;不问你有过什么错误,不问出身、家庭如何,不问有什么不是。当然,人的长处和缺点是一体共存的,在研究一个人的长处时,对 其缺点并不是“视而不见”、刻意回避,关键看你是否能以博大的胸怀容人之短。 厂里有一位毕业于某工学院的工程师,历史上曾在劳改农场改造过,1987年经人推荐来我厂。 我首先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他正是厂里所需要的人才,我当场拍板同意接收。为了解决其夫 妻分居的困难,我又把他的妻子调进厂里,给他们分配一套住房,还付1 000元为他儿子插班上学。 他进厂后工作积极性很高,先后搞了三个项目的试制,结果都告失败,见到我就低着头,感到 内疚。我找他谈心,告诉他“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来厂的时间短,搞的又是研制性的, 失败不怪你,责任在我们”,一番话讲得他老泪纵横。接着我又拨款下达了第四项任务—研 制烟标分切机。他夜以继日,埋头苦战两年,终于获得成功,解决了烟标横竖同时分切的难题, 此项技术在国内属首创。我们以他研制的设备办起了特种印刷厂。现在烟标的生产规模在不断 扩大,仅上海烟厂每月就订货 10 吨。如果当初我在意他的历史,忌讳他的前嫌,那么我很有可 能看了档案就把他晾在了一边,如果真的是那样,烟标分切机又何以能研制成功? 我认为,会赚钱和会花钱的人都是人才,企业更需要会赚钱的人才。 一个企业犹如一个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管理的、经营的、生产的、开车的、唱歌的、 写字的……就像一部机器,每一颗螺丝都有可能影响到它的正常运转。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赚 钱的和花钱的两类,会赚钱的和会花钱的都是人才。花钱的人,只要钱花得对路,花在刀口上, 他就是人才。但是,出于企业追逐经济利益的终极目的,尤其当改革开放的巨船历经风风雨雨、 曲曲弯弯,终于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时,经济高速发展,又遇上财力不足的突出矛盾, 企业急需原始积累,因而也急需会赚钱的人才。 金箔集团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赚钱的人敢和厂长吵,不会赚钱的人见到厂 长就跑。”会赚钱的人可以顶撞我,可以对我不礼貌,但我还是重用他,只要他能把钱赚回来, 我就给他荣誉,让他上主席台。我们有位厂长利用客户关系,把妻子带到深圳玩了一趟,职工 对此反应大,有人认为要处理。我对中层干部说:“你们有条件都可以把妻子带出去看一看, 让她们去见识见识,就知道赚钱的辛劳,在工作上就能给你们多支持一点,让你们更集中精力 为厂里赚钱。” 我重用会赚钱的人,爱惜会赚钱的人,这些人始终是我的座上客。但现在一些地方仍然 存在这种现象:干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捣蛋的不如跟着转的。这 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一定要改变,如不改变,企业将会倒霉。所以我提倡人尽其才,人 尽其能。 ◆ 三个“真”促进企业改革 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整套锻炼真本事的竞争机制:干部全面实行 “能者上,庸者下”,小到班组长、大到副老总,都可能随上随下。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我们提出“三不看”原则,提出“你可以自由地来,也可以自由地走”。对人才的使用,做到“十 不分”,强调“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是骡子是马都可以出来遛遛”。企业 大门也可以自由进出。 在这一系列用人思想指导下,我们摸索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如干部上岗自愿 制、重要岗位公开投标制、各级干部组阁制、领导年终评议淘汰制、干部年底自我测验制,等等。 在各种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金箔集团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到了“优胜劣汰”,只有那些有真功 夫的人才真有机会。 我们按市场需要设置企业内部机构,减少了企业机构设置,实行“一个萝卜几个坑”,允 许企业内有本事的人先富起来。我们一直推行“工资协商制”,不是完全按照国家的红头文件 发工资,而是按市场行情把工资待遇讲明、讲开,协商解决。 我的第一本书叫《边干边吹集》。“吹”就是思想解放,“干”就是要大胆改革和创新。 之所以要“边干边吹”,是因为我体会到,许多束缚人们思想的旧观念,常常是与束缚企业发 展的旧制度互为依存的。真正认清思想解放的重点和难点,“吹”,才能有针对性地宣传思 想解放,为改革发展扫清道路。“边干边吹”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与大胆实践相互促进、不 断深化的过程。

D.【案例一】

王小丽学徒出师

上下同心者,厂兴人顺。一个叫王小丽的金箔艺人出师的故事,让我感受良多。从 她写的《难忘的一件事》中,我读到了员工对企业的一片真情。她写道: 站在金箔厂的大门口,听着知了肆意欢叫,我想起 20 年前,自己第一次站在这大门 前,第一次面对那扣人心弦的出师考试。 还记得那是个夏天,厂门前两排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遮住了大片阳光,投下了一 片片浓浓的绿荫。穿过这片绿荫,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傅,匆匆忙忙地朝我走来,他头 上戴着老式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黑色的厚片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 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我跟在他后面,不敢吱声。一路上,走走看看,充满 了新奇和兴趣,我见到了要带我的大师傅。 初次见面,我们师傅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我,我吓得不敢抬头直视她,只偷偷地瞥 见师傅还是很年轻漂亮的,之后的相处,让我见识到了她的严厉。 第一天,学习吹纸,让我信心大跌,师傅摆在桌上三个纸团,要求我只吹动中间那团, 本以为很轻松的活,却吹了一下午,都没成功过。我环顾四周,别人都已经可以利索地做好, 并且动作可麻溜了。我开始泄气想偷懒,东张西望,我严厉的师傅站在远处朝我呵斥:“这都学不会,后面的怎么学!”我吓得低下了头,继续吹吹吹,吹得我口干舌燥,头昏眼花的, 真的特别想放弃!可是我是来学本领的,在心里告诉自己:有个严厉的师傅,我就一定 要学到东西,一定能学会! 就这样坚持了 6 个月,现在,将要面临的是出师考试。我就带着这份信念一直坚持, 不放弃。 这一天来得太快了。自己蹬着自行车往公司赶,到了厂里头,大家交谈起家里的事 情来,我无心听那些家常话,趴桌上焦躁地想着今天的考试。随后我师傅来了,看见我 萎靡不振,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笑着对我说:“你没问题的,”我初次看见师傅对着 我笑,立马给了师傅一个坚定的眼神。很快,听见陌生的脚步向我走来,主任还有厂长 就站到我旁边了,当时一刹那,空气紧张,我紧盯着手上的这块托板,生怕出错,心跳 加速,手上有些颤抖出汗,气氛变得紧张。我挑了张金箔,突然发现这金箔有一些问题, 一半起毛了。手汗都湿透了,目光久久地停在那里,僵持住了,我闭上眼,深呼吸一口气, 按照师傅教的方法继续切起来,终于厂长,高兴地宣布:“行了!”我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抬头看了看,他们都对我投来了肯定的目光,特别是我师傅,那天她笑得最久、最美了。 一晃 20 年就这么过去了。老槐树依旧那么繁茂,遮风挡雨,那知了依旧叫得那么欢 乐,嬉嬉闹闹。 又有一批新的员工来到这个新环境,带着好奇和兴趣。兢兢业业地学习手艺。 我要感谢我的师傅、同事们、领导们,对我的考验,让我更快地成长,你们的真心、 真意、真情我永远珍藏。 王小丽是我们金箔艺人中的一员。正是由于有很多个她这样的好员工,真心地付出, 才能保证企业持久发展。而这样的真心需要从创业者到团队及每一个员工去付出真心, 让一个真心换取一片真心。

【案例二】

金箔子女享有“金榜题名奖”

金箔企业的员工子女享有“金榜题名奖”,这是金箔人的特别福利和对未来的特别 希望之一。 2017 年 9 月,企业职工余忠兵、王萍之子余鑫,取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土木工程系 的博士学位。余忠兵报告给了集团。我第一时间送上祝福:“祝贺余忠斌王萍教子有方!” 2003 年,余鑫考取福建工程学院时,我们向他颁发了 5 000 元“金榜题名奖”,激励 他更好地去完成学业。余鑫于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全球排名顶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土木系录取。后因出色的能力和表现,被公费交换到研究领域同样全球一流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现在余鑫被福州大学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任土木研究院副教授。 为金箔集团职工子女颁发“金榜题名奖”,以表达我们对职工子弟的真情厚意,奖 励那些在高考中、在学业上成绩优异的职工子女,这个规定已在金箔集团推行了 20 年。

【案例三】

我的散文《盘点月饼》

1963 年中秋节前夕,我已调到江宁供销社东山副食品柜台当营业员。 那时,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十分匮乏。高价食品老百姓吃不起,高干特供一 般人又享受不到。所以,过节了,老百姓想吃一块月饼谈何容易。听说中央领导采纳他 人的主意,一切凭票供应。月饼按户统计,一家一块月饼,平价。 我所在的地方有两三万户,供应月饼的事就落在我和师傅王风楼、师兄顾有铭身上。 由区供销社统一发票,由我们从食品厂按计划运回,然后由所在地居民农民凭票来我们 柜台购买。一边交钱、交票,一边给他们月饼,票、月饼、钱三样吻合,绝对不能出差错, 否则,轻则赔偿,重则开除回家。 可以说,从 1960 年到 1963 年中秋节,几年了我没吃过一块月饼。虽然当时我也有 一块月饼的计划票,但我要孝敬我的救命恩人叔叔。也就是说 1963 年中秋节,我将一块 月饼也吃不到。可经我们手发出去的,却有两三万元。每给一个客户发一块月饼,我的 口水都淌淌的。那时,我才十八虚岁。 我的师兄也是农村人,他身大力不亏,食欲强盛,见到月饼也馋涎欲滴。可是,经 销着几万只月饼,我们没有一点想偷吃一块月饼的念头,因为我们已经过严格的职业操 守纪律训练。 没想到干什么都会有揩油的机会,卖月饼也有揩油的机会。因为凭票供应,所以每 天得盘点对数,票与月饼要相符。谁知,那时的月饼质量可能差些,每数一下,上面的 芝麻与表皮都会掉脱一些,结果盘点一下,会有一斤左右的芝麻加皮屑。“怎么办?” 师兄问师傅。师傅回答:“你们可以吃!”我的乖乖,可以吃?!那一刻,我们比见到 一个美女还兴奋。当时,我们俩用手抓一把月饼屑塞进嘴里,甜美极了! 可是,一件事掺入了私念就糟了。本来这盘点的事,每天下班后一次就行了。由于 那些掉下的饼屑归我们,我们就不厌其烦,反复盘点,一五、一十、十五、二十…… 屑子掉下更多。最后两天,我记得最后来买月饼的,已不见月饼的外层白壳,只看到 一团豆沙黑心了。常有买者疑问:“怎么老剩黑心了?”我们回答说:“可能质量差些!” 问者也无可奈何。如果不高兴买,那就没得吃了。那年,我虽然没吃到一块完整的月饼,可我却吃到那么多饼屑与芝麻。当时心里甜 滋滋的,过后心里却长期内疚难安。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啊,你们知道有多少人整天在你 们头上盘剥吗?你们只想吃一块月饼,可知道我们已从中盘剥芝麻与皮壳吗? 从那以后,我立志为大众做好事,用一生的代价偿还当年盘剥老百姓欠下的月饼屑债!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