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边干边吹集/七拼八凑篇-经营策略

企业家也需要畅想

1992年05月11日
05.11

1992

>1992年05月11日

50

50
分享至

提起企业家 , 人们通常把他们看成是一群成天忙忙碌碌地与 市场、产品打交道的人,是一群精于计算经济利益、讲求实际的人, 这当然没有错。但却常常忽略了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另一种重要素 质 : 富于想象。这一点 , 我是从担任江宁县金箔总厂厂长以后的 实践中体会到的。

1983 年我刚来这个厂的时候 , 面对的是一个年产值仅 175 万 元、内外债却达 190 万元的亏损企业 , 厂房鸟笼式、生产作坊式、 工艺传统式,打金箔工人坐的是小板凳、垫的是小砖头、烘开子 用的是火坑、烧的是煤基……看到此情此景 , 我十分感慨 : 江宁 金箔 , 你能使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金光灿烂 , 能使故宫的金銮殿 金碧辉煌 , 能使雍和宫的大佛金彩四溢 , 为什么制造你的厂家却 一点也不辉煌 , 显得那么陈旧、灰暗、衰败 ? 我寻思 , 那是因为 金箔太辉煌了 , 以致于我们的思想在这“辉煌”的笼罩之下走不 出来 , 眼睛只盯着金箔 , 心里只想着金箔 , 于是只好捧着“金饭碗” 过穷日子。当务之急是走出历史的辉煌 , 把思路打开。

1984 年 , 一次 , 我到北京出差。在街头偶然看到“全聚德” 烤鸭店的招牌金光闪闪 , 心中忽有所思。一了解 , 那金字招牌居 然用的是我厂的金箔。过去我厂都是卖原料 , 给人家搞装璜或制 作工艺品。而今 ,“金字招牌”热刚刚露头。我想 , 我们为什么不能对金箔搞深加工呢 ? 搞装璜、制作工艺品我们不具备条件 , 但 贴“金字招牌”完全能够做。我设想 , 全国 700 多个中小城市 , 每个城市做 5 万元的生意 , 一年就可做 3500 万元的产值 , 那可是 前途无量啊。于是 , 便派出一名打金箔的工人到天津古建筑队学 习贴金技术 , 回厂后又带出了十多名徒弟 , 当年就办成了贴金工 艺厂 , 并为江苏电视台做出了第一块金字招牌。现在这家分厂已 发展到 100 多人 , 年产值 300 万元。追溯源头 , 北京街头的畅想 可以说是播下了一粒种子。

不仅贴金工艺厂是如此 , 我厂现有 13 个分厂 ,30 多个产品 , 其开发的初始阶段 , 大都得益于畅想。可以说 , 一个新产品 , 就 是一支畅想曲。前不久 , 我看到《展望》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 作 者列举大量趣例 , 说明许多新产品的开发 , 都是畅想的产物 , 由 此提出“产品畅想曲”的理论。最近《海外星云》杂志上发表过 篇文章《IBM 公司的“想”字箴言》。在 IBM 公司经理人员办公桌 上 , 都摆着一块金属板 , 上面写着“想”字。担任这家公司的高 级主管华特森一次主持销售会议,在黑板上写了个很大的“想”字, 对大家说 :“我们共同的缺点是 , 对每个问题都没有去作充分的思 考 , 别忘了 , 我们都是靠动脑筋赚钱的”。从此这个“想”字就 成为公司座右铭。这两篇文章同我厂实践真是“所见略同”。大 跃进年代有个唯心的口号 , 叫做“不怕做不到 , 就怕想不到”, 当 然是错误的。但从另一方面看 , 有很多事情若要做到 , 却必先想 到。如果连想都想不到,还能做到吗?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厂长, 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 就是要勤于思索 , 勇于畅想。

畅想 , 贵在一个“畅”字。许多时候 , 我们也不是不想 , 而 是想而不畅 , 总觉得思维的河床被什么东西淤塞住了。这“淤塞” 物不是别的 , 正是毛泽东所说的“现状和习惯”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得紧紧的。越是历史悠久的的行业、企业和产品 , 这种束缚尤 为牢固。畅想就是要打破束缚想问题 , 畅想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 比如 , 过去我们厂一谈到新品开发 , 有些同志就面有难色 , 总觉 得金箔厂无非是生产金箔、锦线之类还能做出什么新文章 ? 其实 这是他们的的思路被传统和习惯束缚住了。我寻思 ,“金”与“箔” 为什么一定要联在一起 ? 锦线是不是非用来织衣不可 ? 原先为老 三大件装璜服务的贴花印刷为什么一定得与老三大件捆在一起 ? 这里有必要对凝结在旧产品中的旧思路进行信息分解,即把信息 从旧的联系中分解出来重新加以组合。分解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四 种要素 : 箔、线、贴、印 , 使我们的思路突破原有产品的具体形 态的束缚 , 而沿着这四条线畅想。一是在箔上延伸。由金箔发展 到银箔、铜箔、铝箔 , 同时 , 在各种箔类上 , 又适应国内外市场 需求 , 开发出系列产品。二是在线上发展。由搓锦线到生产烟用 金接线。现在这个产品已换了七代 , 从金拉线、银拉线发展到字 母拉线、涂蜡拉线。三是在贴上升华。这就是前面讲的发展贴金 工艺,生产金字招牌。四是在印刷上派生。我们厂原来有个贴花 印刷厂 , 专为自行车、缝纫机装璜 , 随着三大件由畅变滞,我们 又发展到塑料印刷、搪瓷印刷、不干胶印刷等产品。现在我厂已 成为生产箔类、印刷类、烟草类、工艺装璜类四大系列产品的小 型企业集团了。

畅想 , 就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 , 举一反三 , 都是联想之功。 而要做到这一点 , 就要打破常规想问题 , 切忌僵化、拘泥。例如 搓锦线是我厂的拿手好戏 , 主要用于织造锦线衣服。唐诗云 :“苦 恨年年压金线 , 为他人作嫁衣裳。”“金线”也即是用金箔搓制 而成的锦线。正因为年代悠久了 , 所以一提锦线便只想到织衣这 一种用途。但前些年由于穿锦线衣服的人越来越少 , 锦线市场呈滑坡之势 , 我厂的锦线生产也就不景气了。此时 , 我们了解到一 个信息:用于香烟包装的金拉线过去长期从国外进口。我马上联 想到我们厂既然生产织衣用的锦线 , 为何不能生产烟用金拉线以 替代进口 ? 尽管此“线”非彼“线”, 但毕竟都是“金线”, 生产 工艺上必有相通之处 , 可以扬我特色。我们进而论证 , 一包烟虽 然只用金拉线 11.7 厘米 , 值 0.05 分钱 , 很不起眼 , 但全国年产 烟4000万大箱,合2亿小箱,需金拉线1000多吨,价值5000万元,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 经过 2 年多的技术攻关 ,1988 年建成金 拉线厂,第2年就收回投资,成为全厂的创利大户。金拉线的成功, 激励我们进一步张开畅想的翅膀。我们又想香烟上是否还有其它 文章可做。经过分析 , 发现一包烟上有 11 个产品 , 逐一筛选 , 确 定烟箔和烟标为下一步主攻目标。因为烟箔既然也是“箔”, 就与 我们的制箔工艺相通 ; 烟标既然需要印 , 就与我厂的印刷技术相 连。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探索 , 终于研制成功。烟箔投放市场后 , 创利占全厂一半 , 成了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烟标也即将投 入批量生产。

需要强调的是 , 畅想绝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是吹牛。畅 想要大胆 , 决策要慎重 , 实施更要卖力气 , 看准了的要狠到底。 每开发一个产品,我们往往都经过畅想——市场调研—决策筛选— 一组织实施的几个过程 , 这样就把产品开发建筑在自身力量的基 点上和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体会,高奏畅想与实干的协奏曲 , 企业就能越办越兴旺。

 (此文载 1992.5.11《新华日报》)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