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喜读《良玉不雕——江宝全诗选》

冯亦同

他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海内知名的企业家。五十多年不懈努力, 他和他的工作团队带领广大职工乡亲们,创造了近一千年七百多年金 箔史上,举世瞩目的“江宁奇迹”。这位人称江总(与史称“江令” 的南朝文豪江总同姓“同名”)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个 深接地气、非同凡响的政工人才和文艺作家,出版过思想评论集、散 文集、长篇小说,举办过个人作品朗诵会,不仅社会反响热烈,也赢 得业界好评。眼前这部诗歌作品集,用作者的话来说,选自他“一直 喜欢”又从未中断过的“自由诗、打油诗、还有顺口溜”,“可以看 作我在工作生活中的劳动号子,是我带领金箔人一起发出合乎时代乐 章的老百姓的诗歌”; “在这么多年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能够不忘 初心,砥砺奋进……诗歌一直在我的心目中,真切的激荡,奋斗的豪 情,是那样真实地激励我前进的步伐!”

我是江宝全诗歌创作的知情者和欣赏者。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 新年到来之际,都会收到他印在贺年片上别开生面、喜气洋洋的“生 肖诗”,试举两例:

人:你吃喝不挑,居住随便,可从来不吃里扒外,嫌穷爱富; 狗: - 1 -我赤条条来,光滑滑走,献的就是忠心,留的就是忠诚。人:你讲仁 讲义,保主为家,却从来没提过条件待遇职务; 狗:我忠于职守,勇 于献身,图的就是信仰,讲的就是信誉! ——《狗年献词》 人:你整天蹦来蹦去的,上窜下跳,图的是什么? 猴:享受自由 自在的生活,为了快乐,为了不变人。人:你两眼转来转去的,东张 西望,想的是什么? 猴:保持居安思危头脑,防止袭击,防止人变猴! ——《猴年寄语》

如果说前一首“戌犬歌”,是拼搏奋斗者忠诚与信念的写照,后 一首“申猴曲”所表现的“自由自在”与“东张西望”,“为了快乐 不变人”和“居安思危、防止人变猴”,不仅惟妙惟肖、内蕴丰富, 也充满了来自现实生活和群众智慧的调侃幽默、不拘一格的反讽和讥 刺,换位思考的提醒与警示。这些精彩迭出又发人深省的隽语金句, 无一不是他人生信条的折射和创业思想的闪光,与他近年来开设“大 江讲堂”为新一代草根创业者们开课授业的“夫子自道”: “笔下流 淌半世汤,千滚万沸熬成浆。送给后辈尝一尝,酸甜苦辣溢四方”(《为 大江讲堂第一期赋诗一首》)可谓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企业领导者、体制改革带头人,诗人江宝全既写《三坚颂》、 《四千赞》等大气磅礡的“鼓劲诗”、“加油诗”,旗帜鲜明地提倡 “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不懈不回头,坚韧不拔勇走改革路”的三坚精 神,热情洋溢地表扬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用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争为市场经济当先锋的四千作风;又 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心系工友们的喜乐荣哀与切 身利益,在“真善美”的诗歌琴弦上,谱写出一首首同心同德齐创业、 苦干实干奔小康的“金箔人之歌”:《香妈妈》、《凤妹儿》、《改 革的奉献》、《远方的期盼》、《老前辈》这类事业心和人情味俱足、 朴实无华又细致入微的作品。

从《青青诗草》到《澎湃时刻》,从《触景生情》到《歌唱家乡》, 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生动活泼的群众语汇、举重若轻的大匠风度, 纵横交织成十个专辑中百十篇数千行的诗歌长卷,展现出诗集主人公、 一个贫苦孤儿与奋发少年,在共和国风雨阳光与大潮涌动中锤炼成长、 走向成功的人生故事。既有峥嵘岁月的留㾗、一方热土的缩影,更是 这位金箔古艺重光代表人物的“心灵史”和“情感史”。诗人笔下《南 来的风》、《邓小平,我心中的伟人》;《心中的偶像》、《哀牢山 手记》、《你与我》、《一支金玫瑰》、《老来伴(怀念妻子王义芳)》…… 这些真挚感人、酣畅淋漓的抒情诗,虽然题材有别,对象不同,爱国 之心的赤诚,男儿壮志的迸发,大丈夫的坚毅与柔肠,都会引起读者 的共鸣。《想字诀》、《醒字歌》,《高歌江宁》、《南京人》、《秦 淮情怀》以及《孙家庄,中华大地上一个不出名的地方》、《生命之 友》、《我家庭院梅花开了》、《成功“三气”》、《什么叫书法》 等不同类型又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七彩诗章,同样留下了作者鲜明 的创作风格,质朴明快、睿智敦厚,勤于思考又兼收并蓄的个人印记。

五十余载铿锵路,金声玉振铸新辞。古人用以钟发声、以磬收韵 来形容和规范乐曲的自始至终、音律的和谐响亮,也以此称赞“志犹 学海,业比登山”的有德之士、有为之人。我撰此文,衷心祝贺我的 老朋友江宝全先生这部诗歌力作的荣耀问世,祝贺他的诗歌创作和他 的事业人生一样,犹如美好的乐曲,与时代共振,与民心交响。

2020 年 7 月 22 日于金陵台城之百杖斋


注:冯亦同,南京市作家协会顾问。1941 年 10 月 16 日出生,江苏宝应县人。1959 年毕 业于江苏省扬州中学,1963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余。学生时代 开始文学习作,1961 年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在宇宙的大街上》,60 年代初参加省作协 诗歌组活动,后因文革长期搁笔。1981 年底调入南京市文联工余,历任第四、第五、第六届 市文联委员,文学工作者协会驻会干部、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南京市文学创作讲习所诗歌 班辅导员、青春文学院辅导部主任。1985 年南京市作家协会成立,历任第一届作协副秘书长、 秘书长、第二届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2002 年 2 月第三届南京市作协代表大会上,被聘为南 京市作协顾问。 1988 年参与创建南京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并任该会副会长。1992 年江苏省台港澳暨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成立后,被该会历届理事会推选为副会长至今。2012 年 5 月被聘用为江 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 诗作《莫高窟写意》获首届金陵文学奖,诗集《男儿岛》1996 年获第二届南京市文学艺 术奖银奖;文学传记《徐志摩》2000 年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颁发的首届龙文化金奖;广播 剧《朱自清之歌》获江苏省 1998 年度广播剧单本剧一等奖,2001 年获江苏省委宣传部颁发的 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文艺论文《新诗:面对希望的挑战》、《鲁迅与中国现代诗歌》 发表后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所转载。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