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箔集团总裁江宝全同志的传奇式故事,我早有所闻,在
京城常听些朋友提起这位南京企业界的怪才,与他接触后,他爽
朗的个性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印象颇深,这倒使我想起一句
形容江南商人的古诗:“亦狂亦侠亦温文”,这句话用来形容他
是很贴切的。
这本《边干边吹集》,是他在该厂 10 年特别是近几年工作和
言谈的真实记录。文如其人,非常淳朴。对集子题名为“边干边吹”,
我费了好一阵子思索才有所悟。金箔厂 10 年前是一家濒临倒闭的
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如今,已成为江宁县的骨干企业,在拥有
众多大中型企业的金陵也很有名气,被列为地方特色产品的重点
企业;已从一个专业生产金箔的小厂,扩大为跨地区、跨行业的
综合性集团企业。金箔厂 10 年大变,靠的是扎扎实实地“干”。
回顾“干”的轨迹,编之成册,称“边干”很好理解。因何又取“边吹”
呢?“吹”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信口开河、吹大气,可以不负责
任地乱侃。而“吹”字在金箔厂,不仅局限于宣传产品、宣传企业、
宣传企业精神,则更是一种工艺、绝活、硬功夫——如 1 克黄金,在该厂经过工人 25000 多次的捶打,可成型比蝉羽更簿的金箔,
覆盖面积达 4.7 平方米。1 两黄金捶打成金箔可覆盖 1.2 亩地。这
种金箔用手一搓立即化为乌有,用嘴一吹会随风而去。金箔艺人
的“吹”功更是特别高超:三支点燃的蜡烛,要吹灭哪支随心所
欲,其它两支则闻风不动。他们将金箔吹到泥塑佛像和各种标牌、
饰物上,顿时生辉,金光灿灿。金箔厂“吹”的是真金,“边吹”
集子中收录的是否也是真“经”,读者见仁见智。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富有改革精神的江宝全同志,
用自己的实践和“心声”谱写的《边干边吹集》,仔细读读品品
确有点味道。从这个集子中可看到一个企业的发展之路,看到一
位企业家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这是时代所需
要倡导的,我们可从这个集子里得到借鉴。
十年的创业,在人生的长河中是一段难忘的里程,十年建树
更是难能可贵。这本集子既是总结、又是提高。江宝全同志把十
年来的业绩锤炼成集,如金箔生辉,其闪烁的思想火花,定能为
该厂在改革的实践中引来一片火花银树般的繁荣。
一九九三年岁末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