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三字经》完稿时,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在创业道路上,急切行走着许多 创业者,他们意气风发,迈向自己的理想。 突然觉得,自己仿佛不经意就做了一桌“六十道菜”的“美食盛宴”—一桌以我自己的 方式烹饪而成的“盛宴”,一桌用我们老一辈创业者心血当食材,做成的“家常菜盛宴”。我 相信创业者们定会“饥”而即“食”。 这样说,委实有些不谦和自夸。但是,我还是要认真说说,我这样做的初心和动机。说是 “盛宴”,因为我为此用心准备、制作了很多年;说是“盛宴”,因为我考虑到创业的方方面面, 害怕挂一漏万;说是“盛宴”,因为这其中包含我对创业者的诚挚和真情。 记得 2007 年 10 月,我受邀清华大学讲课,负责创业教育培训的雪涵老师,问我讲什么。 当时我觉得,创业用人的问题第一重要,就讲了企业用人的案例,很受欢迎。 其实那时我想,除了用人,创业要讲的方面还很多很多,创业者该要认知的创业本质问题, 要知道的创业中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讲的东西太多了。然而现状却是:外国的经验搬来中 国讲,中国本土的经验则由于实战经历不充分,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我就想结合自己多年创 业的实践,把这些一一写出来,告诉那些希望创业的朋友们,让创业者少走些弯路,腾出时间, 多创新,多贡献。 就这样,我梳理出了这本《创业三字经》。 现在市场上,不少创业者仿佛吃惯了国际上的“珍馐美食”,却并未实现“强身健体”; 也有不少的创业者,跟风追潮,吃上了一些“时髦大餐”,回过头来却不知所云。他们最终只 落得身心疲惫,忙、茫、盲。 我想说,全球一体化,是要求创业者们立足根本,放眼全球,实在创业。国际上的“洋餐 名典”不可少,但是,我们中国一般的创业者是受用不起的,那些只能用来“佐餐”。有人说, 还有中国“大典菜系”,很重要,很不错,很好。但是,那需要各种前提和基础条件,一般创 业者眼前也达不到。 在创业田野中,春耕夏耘几十年,我始终觉得,自己脚下“土地”上长出来的“食材”,烹制出来的“家常饭菜”,更亲切、新鲜、营养,这才可能是一般创业朋友们,“过日子”能“吃” 得上,需要“吃”、喜欢“吃”的。 有了这个感觉,感觉到了,认准了,这套创业者“家常菜系”,今天终于与你见面了!你 看出了这其中的可“餐”之点了么? 第一,做基础。创业新时代之初,需要认真三“做”(做工、做事业、做产业),不要浮躁, 不要急于求成,要扎稳基础,一步一个脚印,人人都是可当英雄的;需要树立三“气”(志气、 骨气、傲气),创业才可走向根本大道,有长远发展的可能。 第二,做精品。懂得三“命”(保全性命、谨记使命、绽放生命),献出三“真”(真心、 真意、真情),用极致的心态、极致的努力去创业,选择任何产业,制造任何产品,必须做到 以“不是世界第一,就是市场唯一”的雄心大志来创业。 第三,做特色。有个性才是生命的真本色,同样是创业者,世间没有两个相同的。找对三“觉”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反省自己,遵守三“则”(做人讲原则、行为有准则、 处事有法则),自律严谨,才会有自我创业价值的精彩展现。 第四,做责任。我们创业者的可贵,就是将生命作为完成人生使命的工具。谁都是为某种 人生使命而来到世间的,所以,我们要三“吃”(吃苦、吃怨、吃冤),只为我负有责,敢三“比” (比领导力、比实力、比制度),只为创业直行。 第五,做传承。中国非遗、中华奇葩金陵金箔,在历史上传承了 1700 年。世世代代有缘见 识到的人,都在尽力传承这项技艺。幸遇改革盛世,我带领金箔人将金箔艺术文化,发扬光大, 传播到全世界,做到故宫指定国品。很多的创业者都是这样,通过传承来传达创业精神。懂得 传承就会三“不提”(不提职务高低、不提待遇多少、不提条件好坏),只认准创业在路上, 就会三“创”(创业、创造、创新),把创业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传递。 …… 新时代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置身这样的盛世情境,自己一样热血沸腾,常常“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们老一代创业壮士,也想继续勇往直前!可是,毕竟年过七旬, 曾患重病,我体会到创业者的情境,希望朋友们能够将我的“盛宴”“饱食多餐”,在创业道路上, 勇往直前。 最后,我还要向为《创业三字经》出版付出辛劳的人,表示衷心感谢!他们是: 1. 责任编辑刘洋主任;2. 为本书作序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雪涵老师;3. 对书稿进行润色 的北京紫苏紫文化有限公司的副编审廖宏欢老师、江苏卫视高级记者王洪老师、南京大学李跃华 老师、刘晓龙博士等;4. 本企业文化助理曹丽华、本企业金澜传媒设计师夏勇,本企业办公室副主任 李慧容。 他们对本书具体事务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尊敬和感谢! 江宝全 2020 年 8 月 16 日于湖熟寓所